问题就在这里,皇帝与四大部督存在一种相互看不顺眼的问题。
毕竟是开国的元勋军队,谁都不好越过皇帝去处理四大部督,而又不能看着皇帝用激进手段处置四大部督。
冯习、张南、高翔、陈式这四大部督,就是先帝旧臣中的一份子……不抓住铁证,谁能处理?
就算抓住铁证,谁又有果断处置的狠心?
所以江都的问题也尴尬,卫军出镇襄阳后,就剩中军、前军……带着前军走,那留下的中军极有可能生变,若是四大部督突然封闭四门,扼守江都,那朝廷就完了。
若是带着中军走,使前军留守江都,这也不合适,哪有直接带走中军的?
中军失去前军、卫军镇压,等走远了,到底是自己带着中军,还是中军带着自己?
江都自事变以来,也就卫军出镇襄阳这么一个举措;其他因缺乏水师战舰护航,或中军的政治倾向而陷入内卷,做不出有意义的举动。
只能等益州方面的军队。
首先留守益州的后军不能动,能动的就南中兵和益州兵……出于谨慎考虑,将益州兵调离益州,看似是目前不得已的办法。
可益州兵调来,是要入驻江都,镇压、防范中军的。
益州士族在新币推广一事中遭受经济上、感情上的极大重创,这种伤痕会层层转移、分摊到底层军民头上。这种情况下,益州兵的家庭也在劫难逃……那么益州兵上下对朝廷会有多大好感?
存在一种中军与益州军联合搞事的可能性,这也是会要朝廷老命的隐患。
因此,能调的只有三万南中兵……南中兵好啊,没有什么根基,也没有什么倾向,不像荆蛮、湘蛮、巴蛮、交州土蛮、江东山越百蛮那样受北府、兵主信仰污染。
对南中兵来说,所谓的北府威名更像是夸张的流言,不值得畏惧!
经过快大半个月的准备,南中兵终于陆续出发,前锋部队已乘船到秭归,算是这段时间以来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