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陈季方一样,这位陈忠陈孝先也壮年夭折,留下三个儿子。长子陈佐在鹰山一战里被俘,加入北府;次子陈坦被豫州牧庞林举为孝廉,三子陈准也迁移家室去了关中。
很显然,曹植更欣赏自强不息的陈季方一脉,对陈元方一脉没多少好感。
哪怕陈泰是荀彧的外孙,曹植依旧没给什么好脸色。
吴范轻咳两声,询问:“子建先生,可知吴主孙权如何评价陈公?”
“他?能有什么好话?”
“自无好话,却另有见地。”
吴范抬头看盛夏的太阳,暖暖阳光落在脸上,依旧有些冷,冷意从身心内散发、弥漫而出:“这要从吴主出兵荆州,兵败江陵、麦城时谈起。世人皆说吴主左右有通汉之人,吴主屡屡诛杀,大刑拷问,并无所得。”
曹植也好奇:“那究竟是何人告密?”
这种背盟偷袭,还是倾力出击的仗都能打输,输的一败涂地……只能说明战败的原因很复杂,绝不可能全是战场上的原因,很多原因要从孙权身边找。
过去七年时间,研究这场神奇战役的人决然不少,加上各种当事人的言论、判断。
所以有一种大众都承认的看法……孙权左右有重要的人告密,而前线的关羽仍旧不知情,甚至江陵这里的田信、黄权也不敢相信告密信。
因此外松内紧,早早转移被俘魏军,以不变应万变。
直到吴军迫降公安城,田信、黄权才相信告密信是真的,果断夺权软禁糜芳,胁迫潘濬暂时充任郡守,把这个可能通贼的人摆到众人眼皮底下,不给潘濬搞事情的机会。
可后来一系列表现来看,张温、陆议、徐祚、虞翻、诸葛瑾、贺齐这些人都没有认领告密功勋的行为。没人能拒绝这样的奇功,江东投降后也没有人站出来,这就成了无头案。
如此一桩悬疑公案,感兴趣的人自然很多,各种看法都有。
甚至出现了甘宁、吕蒙告密的相关推论,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孙权在人生最后的时刻里,推断出了那个告密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