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页

三国骑砍[校对版] 中更 1159 字 2022-10-24

几份布阵图内容不同,显然是针对不同形势的不同预案。

其中有一份分兵固守的布阵图,是郭淮、王忠坚守霸上、骊山;吴质、张虎以车骑主力守御长安坚城,直接放北府兵出蓝田关,打一场分兵据守的对抗。

显然,吴质因为顾虑其他方面的得失,拒绝了这份中规中矩的布阵方案。

武关道北面出口就三条,一条是马超、扬武军偏军走的灞水河谷,一条是中间的蓝桥栈道、七盘岭,最后一条就是西南的石门关。

而霸上是拱卫长安的重要门户,北府兵不夺取霸上,就无法从容布阵进攻长安。

如果吴质摈弃杂念,专心应对北府攻势,将防御重心倾注在霸上,以霸上经营依旧的坚固营垒来说,就不是北府轻易能攻夺的。

可吴质太贪了,担心关陇各郡响应北府,导致霸上、长安两个犄角据点意外的郡县尽数反戈……这样的话,他们就被远道而来的北府包围了。

吴质不敢赌关陇士民的决心,对分兵据守缺乏信心,才有了一系列的操作。

马超细细推演,如果自己来指挥北府兵推进……很可能会让吴质得逞。

吴质的雍凉军团不算什么,可怕的是南山秋雨。

自己来指挥,上雒的魏兴肯定会坚守至死,如果分兵围困又会成为隐患,还无法夺取上雒囤积的军事物资。

而蓝田关的迅速易帜,直接导致魏军进退失据,失去一切主动权。

青龙现于蓝田,使得北府兵摧枯拉朽击溃吴班、张虎军团;如果自己来指挥蓝田之战,纵然打赢,也是一场血战。最麻烦的不是兵员减损,而是时间的损耗。

如果上雒、蓝田关前后拖延十天时间,那么一切主动权就在吴质手里,而魏军各部面临越来越近的南山秋雨,士气自然高涨,韧性也会上涨,哪里会像现在这么好说话?

因此,吴质败亡的有些冤枉。

自己指挥北府兵,绝对打不出这样的战果;换自己去代替吴质指挥,恐怕会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