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引导形势布局精妙,可以传檄收复关东四州。
这场跟北府的决战……从某个角度来看,更像是魏军内战。
派遣了张雄,吴质与王朗一同在太白庙的庙林里散步,吴质亦有担忧:“魏平素有决断,今其弟被俘,又有苏则出面游说,我恐魏平举兵叛乱。”
如果魏平叛乱,放陆议渡过石河,那么陆议就能在灞水西岸一路狂奔,这对东岸、北岸的魏军士气打击是致命的。
虽说自己也有一支虎牙军留在蓝田保障后勤、退路,可谁能保证这支大魏虎牙军见到陆议的虎牙军会不会跟着叛变?
大魏虎牙军,兵员就来自关中的扶风、京兆二郡,推敲起来,这才是田信真正的乡党子弟兵。
组建这支虎牙军也是不得已,关中地区适龄青壮人口就那么多,你不控制,就会被关中大姓控制。
正是组建了这支虎牙军,才削弱了大姓的反抗能力。
吴质的担忧也是王朗的担忧,如果关中丢了,他这个监军的司徒……也就没必要回河北了,能被吊死已经算是很体面的死法。
王朗沉吟思虑,决定装糊涂:“那大都督可有良策?”
以处理这类事情的一贯经验来说,现在要么对魏平许诺一个平时魏平不敢想,但又不会有隐患的条件。如高官厚禄之类的东西,在现在这个节骨眼反而不适合,会让魏平忧虑未来,进而破罐破摔,彻底倒向北府兵。
所以要给其他方面的承诺,比如收录魏平的子侄做门人学生,或直接联姻……可这种抬高魏平门第的方式,是很丢脸的。
张辽活着的时候就不断践踏这类规则,反手坑死王凌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又不断提拔寒门武人,破坏了军权平稳过渡的历史进程。
然后张辽死了,他提拔的寒门武人还在;为了稳住军心,张辽的五个儿子予以重用,同样为寒门武人的张郃顺利晋升,接替张辽的地位。
还有一个一把火烧灭吴国,烧来五千户食邑的满宠……别看是酷吏起家,本质上也是个寒门将军。
魏平自然是寒门武将中的一员,跟魏平谈论婚约,还有其他一些学业上的条件……有一种割肉饲虎的憋屈感,以及浓浓的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