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页

吏士参战,绝不是为了什么大义,只是想发点财、升个官,也顺便吃饱喝足,最好把命保住。

不仅北府、左军吏士倾心,北伐参战的各军都产生了程度不一的追随心意。

撤军归来,刘备把中军、后军带回益州,就是为了隔绝接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这虽有一定意义,可贺齐、丁奉已经动摇,属于随时可以接受的力量。

吴国的将领是何等的逍遥、畅快,依旧顶不住压力,要向汉军归附……这是因为害怕汉军,还是害怕田信?

关平拒绝、拖延贺齐、丁奉的归附,其中乱七八糟原因太多了,关平没顶住压力,运气不好,才有汉口大败,进而失去一切。

孙权火烧汉口全歼汉军水师大舰后,陆议依旧能用田信的名义,将贺齐招降。

军队影响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除了寥寥几支部队,以及各将的卫队,只要田信骑着蒙多,穿着红漆镜甲,对着其余绝大多数汉军一招手,没有几支军队能拒绝他的指挥。

当代的吏士,都是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人。

汉家盛事是什么,他们不清楚,他们只经历过汉家衰落带来的动乱、苦难。

汉军的凝聚力来自高层,凝聚力越高,排他性也就越强。

这种凝聚力的纽带是彼此的感情,付出和承受的感情是有限的。

所以文聘、田豫发展的很慢,又因为参战表现不佳,显得不受重用。

不是刘备不想重用,而是他们融不进来。

作战讲究配合,如果马超只能救一支军队,他肯定救田信、关羽、张飞的人,选择放弃田豫、文聘军队;田信也会优先救马超这些人,而非田豫、文聘。

高层有凝聚力,都围绕着皇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