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步伐里,包含了趟泥步跟钳羊马数种变化,让雷豹无法揣摩清庄重的意图。
雷豹见状,倒是也不着急。而是手臂一缩,缩进了略显宽大的袖子中,身体左右摇摆着,也是以变化应对庄重的变化。
庄重眼神一凛,随即有些惊讶的道:“孙膑留下长袖拳,三百六十手相连。没想到,你竟然会华夏古拳法,隐藏的如此之深,倒真是小瞧了你!”
“孙膑留下长袖拳,三百六十手相连”,是讲华夏古拳法的一句歌谣。全文是“孙膑留下长袖拳,三百六十手相连,鸡腿龙腰泼猴性,鹰眼猿臂象鼻拳。孙膑拳法世间稀,步踏斗罡七星奇,气沈丹田尖点地,蹒跚跛行左右移,前进后退莫换脚,左摇右摆寻真机”。
这个歌谣将华夏古拳法的特征讲述的一清二楚,不过这种拳法早已经失传,却是见不到了。
第960章 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华夏古拳法,其实是一种比较玄妙的称呼。在周星星的电影《破坏之王》中,曾有过“华夏古拳法”的描述,不过电影中所讲的“华夏古拳法”只是一种杜撰和对各种武侠小说中武功的杂糅,是一种戏说和夸张。
真正的华夏古拳法,便是雷豹此刻所使用的这种拳法,又叫做孙膑拳。孙膑拳是广布于齐鲁境内的一个地方拳派,附会为战国时期军事家齐人孙膑所创,但无文字记载。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清末,孙膑故乡青年武士杨明斋学孙膑拳于张姓车把式。杨曾执教于省武术传习所,20年代初在青岛授拳,后在青岛国术馆任教至1936年。他以孙膑拳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使其传播于青岛。
孙膑拳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系统,蹲走跛行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出拳走曲不走直,曲中能够求直,看似偏离,但击中点却是那样准确。这种曲线出拳的理论以不招不架、转向进取为表征,最容易使对手产生错觉。
而据庄重所知,这种拳法倒非穿凿附会,而是真正有来源。
因为在它的拳架之中,多能看到一些古老拳法的影子。拳型多以象鼻拳为主(即南派之凤眼拳),而步法多为“蹒跚步”,蹒跚取意于《孙膑兵法·数阵之法》中“叛山而退”的意思,叛山即蹒跚,意指撤兵时不走走路,孙膑拳步法亦为如此,左晃右移,所以才有了歌谣中的那句“孙膑拳法世间稀,步踏斗罡七星奇,气沈丹田尖点地,蹒跚跛行左右移,前进后退莫换脚,左摇右摆寻真机”。
此刻雷豹所用的便是这种对敌身法,好似风雨中摇摆的竹子,完全无法判断他的摇摆方向。但是他脚下偏偏有根,好似山中竹笋深深扎根于山岩之中,任凭风雨再怎么大,都无法让其倒地。
庄重无奈,只能以重手法强打,左右手的手刀一变,成为劈挂。冲着雷豹的两个膀子就劈了下去。
雷豹似乎早就料到庄重会强打,不闪不避,也是举起双手,大臂展开一转,好似两根电钻,旋转着就扎进庄重中宫,直取庄重的丹田。
旋臂出拳!
这却是华夏古拳法的一个特征,出拳讲究拧绞缠螺旋劲,能够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而且螺旋劲很难被化解,一不小心就可能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