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四人正沿着甬道一直往前走。这个甬道是曲折向下的,似乎要通往地底深处。

冗长的地道里没有一点光线,即便是有手电照着,也只能看见前方不到十米的东西。

庄重之前勘察过了,甬道并没有什么强烈的风格印记,都是最普通的青石铸成,不带一点的文化符号。这却是很难判断什么了,也无法知道当初建造这个东西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个塔!”

正走着,忽然走在最前面的胖子停了下来,叫道。

却见前方十米位置,出现了一个塔状的建筑。

建筑突兀的矗立在那里,好像是一个巨人,吓人一跳。

庄重四人缓缓走近,却见塔只有一个塔尖是露出在甬道里的,剩下的部分全都埋藏在土里,让人看不出这座塔到底有多么高。

而从塔尖的面积来判断,塔应该至少有十米高,底层的面积很有可能极大,不逊于之前那个大厅。

“奇怪,你们觉得这塔的风格像不像咱们国家的风格?”庄重打量塔一眼,说。

经庄重这么一说,胖子几人仔细一看,还真是。

胖子更是直接道:“你这么一说我发觉这个塔跟罗星塔貌似有点像啊。”

罗星塔是华夏比较典型的一个塔建筑。为宋代柳七娘所建。石塔七层八角,高三十多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外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搪。檐角上镇有八佛;角下悬铃择,海风吹来,叮当作响,诗句形容它“舵楼风细听铃雨,月近家园渐觉圆”。

而罗星塔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华夏塔。一来是因为古时候外国人来到华夏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二来因为这个塔具备非常典型的华夏特征。

胖子说眼前这个石塔跟罗星塔想象,无疑在承认庄重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华夏风格的塔!

但是,华夏风格的塔怎么会出现在一个早期印第安文明里?还是说这个塔是后人所建?

“咦,你们看这个神龛里,好像有什么玩意,圆溜溜的……”胖子走到塔前,嘟囔着。“我觉得八成是珍珠,再不济也是舍利。古代许多高僧火化后都会把舍利藏在塔里。说不定这个塔就是当年某个华夏高僧修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