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杨聪缓缓的扫视了一圈,随即果断道:“本官已经上奏朝廷,请封了各镇总兵,大家都准备一下,三日之后,大军起拔!”

众人闻言,连忙拱手齐声道:“是,大人。”

杨聪紧接着便郑重的道:“长胜,你率一万人马去浙江,接替卢镗,出任浙江总兵,镇守浙江沿海。”

汤克宽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又严肃的道:“世显,你率一千神机营精锐和一万屯卫镇守南直隶,任苏州总兵。”

戚景通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下令道:“义修,景仁,王老,你们分率一万人马去广东、山东和福建,将人马分别交给卢镗、刘显和俞大猷之后便赶往福州集合。”

唐顺之、赵时春和王宣都是文臣,原本他们是不用直接领兵的,但这会儿领兵将领卢镗、刘显和俞大猷都不在,杨聪手下又没有其他信得过的将领了,只能派他们跑一趟了。

第九十七章 通风报信

这会儿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一般大军转移的时候基本只能靠走,杨聪在宣府镇的时候还造了好几千辆战车用来代步,但东南各省就没这个便利了,因为他没这时间造战车,而且战车对步卒为主的倭寇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造了根本就不合算。

原本大明水师强大的时候沿海地区行军还可以靠战船运送,帆船虽然慢点,一天行进两三百里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惜,大明老是自断手脚,实施海禁,水师战船数量是越来越少,五万大军去沿海各省驻防还是只能走陆路。

要说这个走陆路,山东和浙江两地还好一点,因为这两地本就和南直隶交界,行军距离最多也就四五百里,走快点,不出十天便能抵达,福建和广东这两地就麻烦了,这两地距离南直隶都在千里以上,大军走过去最少也得个把月。

话说杨聪为什么不在当地召集屯卫,反而从舍近求远,从南直隶召集屯卫呢,这样岂不自找麻烦?

这个他当然有自己的考量,他十分清楚,地方上的屯卫跟海商豪门甚至是海盗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地方上征召屯卫,想要将海盗和倭寇清剿干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说别的,通风报信这点就没办法预防,要人家时时刻刻都知道大军的行踪,这海盗和倭寇还怎么清剿。

这或许也是海盗和倭寇最后要靠戚家军来剿灭的原因之一,因为戚家军征召的压根就不是屯卫,而是义务附近的矿工,他们跟海盗和倭寇基本上没什么交集,这样就不存在通风报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