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这要是能和杨氏扯上关系自然最好,杨聪连忙回道:“不才惠安杨氏,就是惠安县城那一家,不知伯母是哪一家。”

杨氏闻言,颇有些遗憾道:“原来是惠安的啊,可惜,我娘家这一支是晋江的。”

这扯不上关系着实有点遗憾,不过杨聪还有的是招数,他紧接着便从侯之坦手里接过包裹,递到杨氏跟前,微笑道:“伯母,这次来的有点匆忙,也没时间去买东西,区区薄礼,还请笑纳。”

这年头登门拜访带点礼物是很正常的,不带礼物才不正常呢,杨氏也没有觉着奇怪,她伸手接过包裹,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哎呀,清风,你能来看老太婆就很好了,还带什么礼物,你看我这一高兴连茶都忘了泡了,你先坐,我这就给你沏茶去。”

说罢,她转身就往屋里走,不过,这杨聪送的礼物着实奇怪,不但重的很,还硬邦邦的,会是什么呢?

杨氏走进里屋,忍不住拆开包裹看了一下。

里面的东西刚露出来,她便吓得一哆嗦,差点没把包裹丢出去。

我的天啊,里面竟然是银锭子,一个怕不有十两,这一包足有十来个!

第十章 有钱,任性

杨氏看到包裹中的银两,下意识就要将包裹退还给杨聪,但是,她刚把包裹重新扎好,却又迟疑起来。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家太缺钱了,自从老汉去世以后,她便和俞大猷相依为命,过得太艰难了。

原本她天天织布贴补家用再加上俞大猷微薄的俸禄娘俩的日子还能勉强过下去,但是,俞大猷有远大的理想,他想考武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且他本身的确是文武全才,武举高中肯定没有问题。

儿子这么有出息,当娘的当然要支持,俞大猷想考武举,她自然全力支持。

俞大猷也没有让她失望,院试和乡试,俞大猷都夺取了魁首,会试高中肯定没有问题。

问题是,武举是要花钱,不说别的,光是路费和吃住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俞大猷去省城参加院试,去南京参加乡试都需要钱,当娘的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赶考路上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一趟省城,她给俞大猷东拼西凑,凑了十两银子,一趟南京,她到处借账,凑了五十两银子,这两趟下来,他们家直接欠下了五十多两的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