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9页

因为当时的蒋委员长一边喊着联合抗日,不死不休,一边却偷偷在和日本当局接触。

第一次是南京战败后,日方进一步控制上海,持续向各国使馆及银行施压,致使国民政府财政体系即将崩溃。

当时的委员长已经开始考虑,要和日本人和谈了,并已决定派何应钦亲自赴南京谈判。

恰逢当时,方不为被派到了美国,在他的尽力斡旋之下,在司徒美堂、于二君、陈佳庚、胡文虎的鼎力支持之下,竟然只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凑够了国民政府三八年全年的军费。

就是这个原因,让国民政府缓过了一口气,又在宋夫人、宋子闻等绝对心腹的劝阻之下,再加上日本人的条件确实太苛刻,委员长才犹豫了起来。

这一犹豫,就给了汪系骨干接触日本人的机会。

他们想着反正都要叛,早叛一步,也能占据主动权……汪精卫就是这样,被周佛海、梅思平等人说动的。

之后,就有了汪精卫逃到河内,以及名震天下的《艳电》,这一下就把委员长的路给堵死了。

还怎么谈?

难道让汪精卫当老大,他姓蒋的当老二吗?

去你娘的吧。

当然,后面再到最危急的时刻时,委员长也不是没有生出过再次和谈的心思。

最有名的就是四零年夏,日军进军川渝,准备攻打重庆的时候。委员长授命宋子闻的弟弟宋子良,准备再次与日本和谈,日本人称之为桐计划。

奈何中共太给力,发动了百团大战,迫使日军放弃了进军川渝的计划,更让委员长生出:日本人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以及“再咬咬牙,说不定又能挺过去”的想法。

没想到,还真挺了过去。

结果就是,没叛变的,成了民族英雄,叛变了的,自然成了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