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页

到这个时候,端纳才意识到,自己毕生为之奋头的事业道路上最大的障碍,竟然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他很想改变,也考虑过从头再来,但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了。

六十五岁的时候,端纳心灰意冷的回了美国。

而在中国的这四十年,端纳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影响力,攫取一分一毫的利益,这一点连他的反对者也是公开承认的。

这才是令人敬佩的地方。

后来,蒋宋家族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最后美国甚至不再向国民政府给予援助,一部分是因为罗福斯与杜鲁门执政理念不同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原因,与端纳的黯然回国不无关系。

在美国人的眼里,端纳无疑是一个卫道者,他毕生的信念,就是想帮助中国建造成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度。

当这个卫道者都开始置疑和反对他曾不遗余力支持过的政权时,旁人又会如何看待?

不知道败退时,委员长和宋孔两家有没有后悔过?

想到这里,方不为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弃满了理想和信念,如圣母般的人物,但也是因为他的信念和坚持,注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

可敬可叹。

方不为换位思考,如果这次的计划是日本人发动的,若换成是他来执行,绝对会选择端纳,而不是直接栽赃给宋夫人。

对外,除掉端纳,就等于毁掉了民国政府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之间的最大的一道桥梁。

对内,端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宋孔家族,栽赃给端纳,和栽赃给宋夫人没区别。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只要摸清了对方的路数,方不为就不怕事态的发展会超出自己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