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后来,有许多台商和微星公司结成商业伙伴。一些台商的嗅觉和视觉甚至比大陆厂商要灵敏得多,紧盯着微星公司的任何一项计划。
而对于许多台商来说,李思明是他们最早认识,并试着去了解的一个大陆人、科技业者、企业家,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采访。当那些台商来到大陆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很自然地想起了李思明的照片和采访记录曾出现在台湾一些报纸上,纷纷来参观考察。
第一百七十章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是诗人食指(郭路生)在十年前就写下的一首诗中的一部分。李思明偶尔从老婆杨月那积攒了十年的诗集手抄本中看到,于是他破天荒地抄了下来,聊以自勉。
李思明从来就不是文学爱好者,除了读书时教科书的唐诗宋词略知一二,他之所以抄下这一句,那是因为这句诗正好符合他现在的心情。
诗言志,抒发情怀,看来是很有道理。
“我说你就不能写首属于自己的诗?”李思明晚上坐在家里的写字台前,边抄边说道。
“喜欢诗,就一定要当个诗人?”杨月斜靠在床头,反问道。
“这倒也是。我只是见你花了这么多年时间抄诗,以为你想学一下古人,古人不是说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抄着抄着,就成了个诗人!”李思明道,“这精神可嘉啊。”
“抄就抄呗,哪来那么多问题。”杨月嗔怪道。
“要是有机会抄一下中国当代着名诗人杨月的诗,那我不也有成就感吗?”李思明笑着道。
“我看你是没机会了,以前在学校还写写诗抒抒情什么的。自从参加工作了,就没那个情绪。咱当记者的,写个纪实报告文学的,倒是跟职业挺贴切的。”杨月伸了伸懒腰,让自己很舒服。
“要我说,诗人都是神经质,要么就是无病呻吟,写诗能养活自己一辈子?”李思明头也没回地说道,“哪有我们学理工科的脚踏实地,充满理性。”
“那你还抄什么?”杨月从床上跳起来,三步两跳地,想抢回自己的手抄本。
李思明眼疾手快,没让她得手,却趁势将她揽在怀里,紧紧地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