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您说的太好了。”崔必成忽然觉得自己这话像是拍马屁,解释道,“咱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要强烈一些,所以家庭因素往往成为选择异地工作的重要原因,我们这些香港职员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本来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过来的。从我的专业来讲,我反对公司里任人唯亲,因为那样不利于公司政策的执行,也不有利于公司组织的有序发展。但从我们公司现实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我希望将来尽量少安排他们的配偶来公司工作。”
“这个我理解,你可以多从金钱上考虑,多给点补助也不是大问题,你是专家你看着办,只要让这些人开开心心地这里工作就行。”李思明道。
“其实这些人当中,有几位我认为相当不错的人,还是因为您才招来的。”崔必成补充道。
“为什么?”
“他们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这份资料上有,你可以看看。”崔必成指着上面的几个名单,“我听他们说他们曾经跟您共过事,很佩服您的才学,跟您合作也很愉快。本来他们不愿放弃在中科院的工作,一听说是由您来领导他们,他们二话没说,就答应过来了。”
李思明想起来,当初在国营东光电工厂搞技术攻关时,中科院派出了几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帮忙,才使得自己的工作还算是顺利,也正是那次合作,让这些人对自己了解。
“这人品要是太好了,想投入帐下的各路豪杰挡都挡不住。善有善报啊!”李思明在心里沾沾自喜,很有一种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的感觉。
第一百三十章 李思明语录
七位,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被崔必成挖了七位过来,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
本来李思明提醒过,让他东挖一个西挖一个,可他见这七位这么热忱就舍不得放弃。这一下子从同一个单位挖来了七个,很显然会引起震动的。李思明自己倒不是觉得太吃惊,要是挖来了七十个,那才叫吃惊呢,从他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越多越好。那位令人尊敬的黄老先生这次恐怕要找上门来了,可笑的是,当年此人还想把自己从北大挖到半导体研究所,因为周校长的“私心”,他没有得逞,听说周校长现在从北大卸任后,也在中科院。一位德高望重,除了诺贝尔,该拿的奖都拿了,一位是自己的老上级,对自己关爱有加,谁都不能得罪,这下这两位恐怕都会亲自登门兴师问罪。
北京距深圳数千里之遥,但空间不是距离,更阻碍不了“思念”,这要是被人挖了墙角,换谁谁也不痛快,更何况此人还曾是自己名义上的弟子。士可忍孰不可忍,亲自登门兴师问罪的概率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哎,得想个周全的办法,以防万一!”李思明觉得很有必要做好思想准备,“这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脚啊!”
李思明心里这么想,却不担心,因为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自信能将两位老领导哄开心,不怕他们不上门,要是来了,不仅能让他们满意,还能让自己占了个更大的便宜。一想到其中的好处,李思明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脑袋瓜子太过灵气。
“我未来的儿子,要是有我一半的灵气就很不错了!”李思明自我感觉良好,“化干戈为玉帛,连这种两全齐美的办法都想得出来!这是不是叫做双赢,甚至多赢?”
李思明一个人在办公室内间得意地发出了笑声,外间入口处的郑秘书听到了,莫明其妙,连忙进去看看怎么回事。
“李先生,怎么会这么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也分享一下?”郑秘书看着李思明嘴角掩饰不住的笑意,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