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啊,这你得问问杨月同学,她们学新闻的,消息最灵通。”老叶笑道,他因为李思明对杨月也挺熟的,“新闻人民日报上天天都有。不过有一个新闻到是引起我的注意,中央刚出来一个‘知青工作四十条’。”

“什么‘知青工作四十条’?”

“大意是肯定十年以来的上山下乡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这不是将大家回城的希望给掐断了吗?”

“是啊。我看一定会出乱子不可。”老叶感叹道。

床上摆放着一堆信件。都是兵团战友寄过来的,有的索要考试复习资料,有的是打听小道消息的。连长居然也会花时间写了信,信中抱怨现在的工作不好做了,再也没有当年红火的场面了,还问李思明有什么好办法?李思明觉得好笑,自己又不是百宝箱,或者现在搞个人承包,要不然自己倒是不介意做回农场主。

曾智也来信了,这小子就要离开上海,他将去香港投奔他的“资本家”亲属。现在可以说他是时来运转,家族不仅在内地,在香港也很有影响力,曾经唯恐避之不久的身份,现在倒成了香饽饽。

李思明放下行李,立刻回到了实验室。林之文、金伟、许其山三位专家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李老师,你回来了?”看到李思明的身影,三人放下手中的活,开心地笑道。

“三位,最近进展怎么样?”李思明关心项目的进展情况。

“比我们预想的要顺利得多,虽然也出了不少问题,但问题不大。”许其山非常高兴,“关键是你的设计再完美了,以致于我们只是碰到一些样机生产上的小问题。”

“是啊,李老师,这次的项目完成的太顺利了,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做更多的测试,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林之文也说道。

“你们辛苦了!”李思明其实只是抄袭而已,而大量的工作都是眼前这三位专家完成的。

“不辛苦,不辛苦!”三人连忙摇头道,“装备能早一天交给军队,都是我们搞军工的最大心愿。”

……

晚上的时候,杨月拉着他去看电影,同行的还有徐大帅和徐丽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