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姓周,著名的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在李思明看来,中国人这点不好,非要一个科学家去担当社会职位,一个还不行,非要兼上几十个职务。有一位李思明非常欣赏的院士曾说:“我现在经常在报纸电视上露面,这说明我的科学生涯结束了。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频繁在电视上露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脸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

校长今年七十多岁,但现在看来精力充沛,经过文革的知识份子,现在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你是说,我们要申请专利?”周校长问道。

“校长,不仅如此,我们一切可供应用的科学发明,都应如此。”李思觉得这个很重要,比如vcd的发明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vcd发明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懂专利保护,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我们中国现在和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方面我们至少相差了二十年。我们需要奋起直追才有可能追上别人,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注意专利保护,就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专利费,这样可以反哺我们的研究工作,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专利授权给厂家使用,又可以促使厂家迅速占领市场,这也是民族产业的支持。厂家受益可以给研究机构更大的资金支持,这样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和厂家直接合作,参与市场。光靠国家的投入,可谓是捉襟见肘,要知道厂家是最重视技术进步的。”

“李思明同志,你讲得好啊。后生可畏啊!”校长很显然支持他的看法。

“哪里,哪里,这只是我的一点建议。”李思明说道。

“过份谦虚等于骄傲哦。你选择来北大,也是我们的骄傲。”校长笑着道,“迟主任,你做的不错,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啊。今后要多给李思明同志支持”

“校长,那这个建议?”李思明并不关心什么称赞。

“放心吧,我们国家现在虽有‘保障发明权和专利权暂行条例’,但现在看来,有必要专门立法,我会向有关部门提出我们的意见。另外我们立刻着手申请专利,特别是国外!”

周校长觉得还不够,立刻要李思明写篇关于加强专利立法的文章,在北大学报上发表。李思明最怕写与专业无关的文章了,只得跑到政法大学,找人找资料,才勉强写出来。这篇文章一经发表,李思明的名字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想不出名都难。

第五章 渡边三郎先生

早晨,李思明很往常一样早起锻炼。早晨的北大校园里,一片生机盎然,早起的学子早就开始大声的朗诵英文,金色的阳光像一把金梭,在湖光塔影之间,让校园增添了一份朦胧的意境。也有老先生老太太们在草坪上打着太极拳。与着早晨的太阳一样显得青春焕发,勃勃生机。

与李思明有过一面之缘的季老先生,穿着一双布鞋,拎着一个很旧的书包,走在湖边弯弯的小路上。

“季先生,早上好。您这是锻炼身体啊?”李思明赶上来。

“哟,是你啊。锻炼什么身体,我这是上班。”季老先生并不放慢他的脚步。李思明只得和他并行。

“先生,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老工作这么多,没有一个好身体是不行的。”李思明关切道,这样的大人物都是国宝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