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思明在这个时代又当了回老师,这让李思明想起前世搞军工、带科研队伍时的意气风发,眼前这一幕是何等的相似啊。

那些家在外地的技术人员,早就准备好行李回家过年。姜所长的一声令下,他们不得不留下来,姜所长在所有职工中是很有威信的。而那些老技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拥有那些技术人员所不曾拥有的经验,别看那些技术人员大学毕业,在他们面前都要经常请教,要让他们来听课,心里有些不屑。

这一听不要紧,年轻的和不年轻的技术人员立刻被吸引住了,从机械基本原理讲到工艺设计,从材料学讲到工艺学,从生产讲到车床改造,李思明丰富的理论知识让技术员们获益丰浅,况且他是站在时代的最高点,讲起来自然挥洒自如。而且李思明讲课,从来不谈纯理论的东西,他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用大量的身边的实例去讲,自然通俗易懂,这也是前世他虽然年轻,但称他老师的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那些老技工,经验是有的,但是今天却从李思明身上学到了他们从前所不知道的,或都见过却没有总结过的或是不太明白原因的。更重要的是,李老师讲的东西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真才识学的人,必然会得到尊重。应该说这个时代的人,对待工作有一种后世所没有的执着,因为他们将此上升到了一个政治的高度,王进喜类的人物更是层出不鲜。这些技术员和技工将李思明当成了一个宝库,知识的宝库。上午讲课,下午下到车间实践。李思明每天都被这些人包围住,即使他们提的问题非常可笑,他也认真地对待,并给予解释。他们对李思明称呼由李思明同志变成小李,由小李变成李老师。

李思明在0916的这段事迹,也被那些资格老的工程师、技术员和技工来教训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新来者:你们这些学士、硕士的整天嘻嘻哈哈的,哪有当初李老师对待学问的严谨认真的态度,那才叫有学问的人!新来者中有知道李思明的,反驳说:李老师还给院士讲过课呢,怎么能拿他和我们比?

看到这些工程师、技术员和技工如此地好学,李思明讲起来也十分卖力。最高兴的要属姜所长和刘工了,每天他们也跟着听课,姜所长还特别安排几位写字快的专门记录李思明每一句话,甚至李思明穿插的玩笑话也给忠实地记录下来。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五大本,这些资料中有相当一部份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这些资料后来也被作为厂史一部份永久的保存,作为0916厂辉煌开始的见证。

第三十五章 家的感觉

年三十的下午,李思明回到了家。临走时,姜所长买了一大堆的礼物送给他,李思明推不开,只好大包小包爬上火车,李思明答应春节后会来0916厂再讲一周的课。

回到了家,旅途的疲惫立刻就消失了。母亲来回张罗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好吃的东西慰劳儿子。

“思明,你妈一大早就在外面大街上等你回来,你要是还没到,他就让我去派出所报案了!”父亲李全笑着道。

“你还说呢,夏天那次放假的时候,叫你去黑龙江看望一下儿子。你到好,说什么我们家思明顶天立地的汉子,不用担心。还是思明爸爸呢,一点也不关心!”母亲数落父亲。

“思明,说说你在兵团的事,在信中说的不清。”父亲说道。

“思明刚回来,你让他歇口气,吃年夜饭的时候再说不迟!”母亲立刻接口道,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在母亲的张罗下,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来了。父亲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珍藏很久的茅台,冲着李思明说:“今晚,咱俩喝几杯,别告诉我你在兵团没学会喝酒。”在前世,李思明只是喝一些葡萄洒,有些所谓的‘小资’情调,但在北大荒,没有知青是不喝酒的,特别是在冬天,喝口烈酒可以驱走严寒。

夜幕降临了,屋里暖意融融。屋外万家灯火,家家张灯结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什么比过一个体面快乐的春节更重要的了。在爆竹声中,在夜空中万朵彩花盛开中,1974年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