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

那里怎么会有高塔?

苏阳定睛而看,只见远远处的山上,高塔拔地而起,直插青天,而在这周围逐渐的浮现了十来个宫殿,碧瓦飞甍,而后连亘六七里,居然形成了一个城郭。

这……聊斋《山市》。

这一篇对苏阳来说当真是印象深刻,当年背课文,抓主旨,全方面分析这一篇古文角度……而所讲的就是山间的海市蜃楼。

那么对面应该就是奂山吧,淄川八景之一。

苏阳极目看着《山市》,只见对面越发详实,里面的人口历历皆见,细细看去,更能够看清楚里面人物面貌,来回走动,甚至里面人们说话的口型,苏阳都能瞧清楚了。

展露在眼前的,宛然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里面人烟凑集,演绎着一个鲜活的古城市。

这海市蜃楼都是远处景物的照应,那么对面的海市蜃楼又会是哪里的情景呢?

苏阳记得在课文上面学的时候,曾经将山市分为了三个结构。

第一结构是出生的时候,就是出现一个孤塔,几个宫殿,接着就是延绵出现城郭的时候,到了最后,是出现了一个高楼,高楼里面每层楼都是五间,开着五个窗户,而从这五个窗户能够看到楼那边的天空……

苏阳回想山市篇目,课文分析,再看着眼前清净,越是看,越是熟悉……这场景苏阳见过!

非是苏阳真正到过这个城市,而是苏阳在其他地方看到过。

伸手在八卦袋中一掏,苏阳抓出来的仅仅只剩下一把丝线。

曾经在金陵城的时候,元道人送给苏阳一个丝绢,这丝绢是织女所织就,里面的情景就是孤塔和城郭,并且那个丝绢在阳光下瑰丽多变,可谓至宝,苏阳拿到之后,一直都贴身收藏,直至在崂山的时候,苏阳在董双成那里学会了怎么解这无缝的天衣,如此将丝绢拆开,利用织女的丝线杀人夺命。

但是现在,苏阳看到了丝绢之中的情景。

正是聊斋中的山市。

织女所绣的就是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