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会赚钱,可也会花钱!
得到群臣的回应之后,崇祯皇帝便又说道:“我大明强国之基础,在于教育。因此,朕决定在教育方面,继续投入经费,相比以前来说,朕决定再新建一个衙门体系,专门用于管理大明教育的……”
一听这话,温体仁等人,既不意外,也很是有点意外。
皇上对大明百姓的教育很重视,这一点,他们都知道。光是在大明各地建立童校,适龄儿童免费入学读书这事上,就能看出来了。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
另外,再新建一个衙门,他们也不是很惊讶。因为在这之前,皇上已经新建了一个交通部,专门用来管理全国基础建设,地位和六部一致。另外,在工部下面还新建了一个科技清吏司衙门。
他们有点意外的是,皇上要成立的新衙门,竟然是专门管理教育的。他们以为皇上比起其他皇帝,已经够重视教育了,没想到皇上重视教育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大明朝,从太祖开国之后,教育体系上,京师是有国子监,地方上有府学,州学,县学以及卫所学校的卫学,虽然有学校教职管理,其实仅有学校之职守,而并非教育管理之机构。
大明朝对于教育管理,并无专职机构,而只设有专员。就是从正统元年开始,设置提学官,专使提督学政。所任官员,从各部院侍郎(从二品),到各部院郎中(正五品)等等中由进士出身者简用。因此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督学政一职,更多的有点类似钦差的意思,并不是后世所有的教育机构。
当然了,学校还是有学规的,洪武十五年颁发过学规十二条,万历年间,又曾颁布了《提督学校官敕谕》。
这些情况,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自然一清二楚,毕竟如今站在殿内的人,全都是通过科举出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对于皇帝极其重视教育的这种情况,他们可不会用“愚民更利于统治”这种观点来反对。要不然,皇上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就有人跳出来说事了。
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皇帝的威望够高,能牢牢控制朝堂有关,没有那么多糟心事。
就听崇祯皇帝在上面继续说着他的思路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大计,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朕所设想的大明未来,没有大量的读书人是不可能的。朕之前也曾当众发下宏愿,要大明人人都有书读,这不是说说而已,也绝对不能流于形势。因此,朕觉得,在目前国库收入的基础上,大明已经有能力成立专门管理教育的衙门,专职教育管理了!”
对于新衙门该怎么样这些,底下这些臣子都没有发言权,毕竟是皇上的新构思,他们就只有带着耳朵,默默地听着。
“朕决定新设教育司,直属礼部,由礼部尚书牵头,负责教育管理,主要为管理全国的先生,还有各级学制的教学内容,学校扩建等和教育有关的内容……”
崇祯皇帝的构想中,这个教育司就是礼部下面的一个重要衙门,第一责任人直接定为礼部尚书,这也可以说明,他对这个教育司的重视。
礼部尚书孙元化听了,心中欢喜。教育司归他所管,就等于是新增加了一块权力。更为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从此以后,该不会是所有读书人的恩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