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页

想到这里,温体仁忽然又有了一些惭愧,感觉自己这个首辅,在对辽战事中并没有出多少力气,以后青史留名,怕是受之有愧啊!

这时,崇祯皇帝把那些影响说得差不多了,而后说出了他这次召集群臣过来的目的道:“有几个事情,朕需要卿等去做。”

“请陛下下旨!”温体仁等人一听,立刻躬身待命。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缓缓地说道:“朕估计,总有几个蒙古部族会为了活下去而投降大明。不过由此带来的负担,就是粮食问题。这个事情,温卿牵头,和归化总督那边进行合计,看现有粮食情况如何,能支持多少部族来降,如果粮食不够的话,又从哪调拨才会不耽搁事情?”

这是未雨绸缪,温体仁立刻便答应了。

第764章 计划

“第二,朕要卿等现在就开始注意,各地能干实事的地方官,等到以后大军平辽,这些官员能第一时间调拨过去进行战后重建。辽东那边,朕不打算再单独设置都司,将设置省府县的机构。”

大明的行政制度,一般在汉人居住的地方实行省府州县或者省州之类的地方机构,而在边界地区或者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则设置了军政合一的边疆管理机构以及土司制、都司制等不同形式的机构。

比如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所辖地域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不过当地的统治,其实还是少数民族自治为主,需要定时朝贡,类似赋税性质。

听到崇祯皇帝的第二点要求,温体仁不由得眉头微微皱了下,而后开口奏道:“陛下,建虏肆虐辽东,各族深受其害,确实已经不复以前,等我朝廷大军光复辽东,不再按以前单独所设都司,似乎也是容易。”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问出他的疑惑道:“但辽东那乃是酷寒之地,又何须如此劳师动众?”

言外之意,不外乎东北那疙瘩太穷,不值得朝廷花大力气!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摇摇头。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有着他们的局限性,看不到东北的好处,便耐心地对温体仁说道:“温卿此言缪也!不要看那地方现在是个酷寒之地,可那地方乃是一块宝地,必须纳入朝廷直接管辖之内!”

“宝地?”温体仁有点疑惑地确认道。

刘兴祚也听得纳闷,他是辽东人,在辽东生活了那么久,也没听说过辽东是宝地的说法。不过温体仁已经在问,他就没说话了。

另外两名太监不是辽东人,也不熟悉辽东,就更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