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页

周延儒看了下手中那份奏章,之前的满心欢喜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心中叹了口气,恭声领命道:“臣遵旨!”

他知道,这再一次前往江南,估计是要舌战群儒去了。真是造化弄人,上半年还是其乐融融,这下半年就要唇枪舌剑了。

崇祯皇帝见周延儒答应下来,语气终于和缓了一些,说了些慰问的客套话,便让他退下了。

就大明朝来说,江南的士林风气,是非常影响大明的。可以说,整个大明的风气,都是以江南那边为首。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通过聊天群,已经了解到那边风气的糜烂。

试想一下,作为大明帝国中坚,未来栋梁之才的士子,却穿妇人衣,比拼奢华,像这样的风气存在,大明未来有何希望可言?

而风气的扭转,并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事情。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眼下的重心,还在于辽事以及大明北方的灾祸上。而周延儒在大明素有才学,可以说,他在大明士林中,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由他前往江南,先去阻击江南士林风气的进一步糜烂,相信是有一定作用的。

等到辽东建虏的事情有个了断,河套那边稳定下来后,自己就有余力开始关注江南这边,看怎么收拾他们了!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就把这事暂时抛之脑后。毕竟江南的事情虽然也很重要,但不是最急的。至于周延儒在江南筹集运到通州的粮食,就不用运来京师,直接转运到张家口去。让洪承畴那边派兵从草原前往张家口,把这些粮食运回河套,当他们的过冬粮食,勉强应该算够了吧!

安排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的视线便又转到了辽东这边。通过聊天群,他知道了新军船队马上就要到皮岛了。从李德明的禀告上看,朝鲜人民又再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驻守朝鲜都城的建虏,威逼着光海君派人四处摊派粮食,越来越多的粮食被强征运到都城集中。

第623章 压力有点大

一支队伍匆匆出了汉城王宫,拐了个弯,到了隔壁一座新盖的气势恢宏的府前,一名内侍低着头,小碎步地走到门口卫兵那,恭声说道:“王上应大人之命过来了,还请通传一声。”

那卫兵的脑袋上,金钱鼠尾的发型,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满洲族的。只见那人骄傲地回道:“在这等着!”

说完之后,和另外一名卫兵点了下头,他自己入内禀告去了。

门口轿子里,光海君坐在那里,有点发呆。此时的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有点后悔了。按照他的本心,他是想游走在明国和清国之间。可形势的发展,身不由己,最终一脚踩在清国的船上,一条路走到黑了。

按理来说,他是朝鲜的国王,好歹得有点脸面。但清将驻守在这里,朝鲜的事务,其实是清将说了算。这不,有事情的时候,光海君这个朝鲜国王得自己过来清将府这边才行。

两相比较起来,让光海君又体验了一次,什么是文明礼仪之邦,什么是蛮夷野蛮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