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栗再简,共和国现今唯一最大的军用运输机:运8运输机的总设计师,此刻异常恭敬的向在场的领导们点点头,“林总,我觉得,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安-218,我听了咱们军队对新的大型运输机的要求,安-218在机身结构方面都比较符合要求,我们已经得到了安-218的全部设计资料,如果以安-218为原型发展出这个军用运输机来,我们的设计工作就等于已经完成了50。”
安-218?安-218!脑中仿佛有一团火光炸开,林鸿飞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
这个其实倒是怨不得林鸿飞,实在是安-218的资料刚刚弄回来没有多长时间,莫斯科航展期间将安-218的相关资料弄回来之后,现在还处于资料的整理期呢,满脑子里都是自己手里能够打出的牌的林鸿飞,忘记了自己手里还有这么一张好牌倒是完全有可能的。
说起安-218,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在一开始林鸿飞以为安-218是和波音767、空客a330a340一个级别的飞机,可在将资料做了初步分析之后才知道,自己将这飞机的定位降低了:这货哪里是波音737、空客a330a340级别的飞机,这货根本就是一典型的“波音777斯基”!
这货机身直径甚至比波音777还要大,结构也不是波音777的纯原型,而是类似于树直放立的鸡蛋的椭圆形,机身的左右宽度为62米,但上下高度则达到了惊人的68米!
因为现在正处于资料的整理期,所有的资料整理和验证完毕大约需要一年半到2年左右的时间,同时现在也缺少一个对这种和波音777同一级别的大飞机进行立项的契机,林鸿飞脑中也就自动的将这个飞机忘到了脑后去,但是现在栗再简总设计师一提醒,林鸿飞这才恍然意识到:对啊!安-218不就是最好的原型吗?!
尽管这货只完成了一架11的物理模型,但主要设计工作、飞控系统的设计工作都是完成了的,后面的工作之后制造原型机和试飞,以检验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以及修改。
“安-218?”丁大川的眼睛同样亮的吓人!
中航工业第二集团正在他们获得的、前苏联解体末期研制的、用以对抗波音777的安-218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验证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和林鸿飞一样,也犯了个同样的错误:下意识的将安-218给抛到了脑后去,现在有了栗再简的提醒,他同样立刻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已经基本完成了设计制造工作、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的安-218来说,确实是最好的参考对象,甚至可以说,新的大运已经完成了50的设计工作也是可以的。
看了林鸿飞一眼,见林总示意自己回答,栗再简略略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道,“是,我是资料整理小组的组长,基于现有的这些资料,我很清楚安-218的水平和技术含量,在安-218的基础上发展一型和c-17差不多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但现在问题还有很多……”
“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说!”不等栗再简把话说完,丁大川就对栗再简道,就差拍胸脯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个是发动机的问题,安-218在设计之初,准备使用两台d-18t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进型号:d-18t,但这个改进型号的发动机的工程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就随着苏联解体而取消了。”
“发动机……”丁大川顿时皱起了眉头:发动机可是大问题,没有发动机,你就算制造一个能载重10000吨的飞机,也没有毛用。他皱了半天的眉头,终于向林鸿飞问道,“小林,你们不是从索洛维耶夫设计局弄来了s-90a发动机的资料?”
“那个发动机不够稳定,连俄罗斯人现在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林鸿飞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不等他说完就摇摇头,“不过我更加倾向于使用四台改进型号的d-30k发动机,相信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使用,空军的首长们已经对d-30k这个发动机有了足够的了解,这是一款很成熟的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唯一的缺点就是推力似乎有些不足。”
四台d-30k?当今、首相以及空军的首长们彼此对视了一眼,都是点了点头:这个设想似乎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