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既然如此,那秦王稷又怎会轻易认输呢?

秦王稷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这一战只要能够获胜,就有可能彻底的击垮赵国,搬掉这座该死的,挡在秦国东进路线上的最后一座大山。

诚然,从秦国的角度来说,此时此刻选择罢战,未尝就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毕竟战争这种东西,从来就不是根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或者战争潜力来决定的。

此时此刻,在秦赵双方交锋的正面战场上,秦军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也并不就是十拿九稳,稳超胜券了。

即便领军的人是对赵军从无败绩的武安君白起,可是别忘了赵国的领兵大将同样也是鼎鼎大名的廉颇。

白起就一定能胜过廉颇吗?

虽然秦王稷对此很有信心,但是也不敢打包票。

再小的翻盘概率,只要是在结果没有出现之前,那么它就是有可能的。

秦王稷是有过被翻盘经历的,九年前那场阏与之战,赵奢率领的赵军不就完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超级大翻盘,让秦国对赵国的总攻被迫延缓了整整九年吗?

但即便有着失败的可能性,秦王稷也不会放弃。

秦王稷已经老了,他今年已经在位四十七年,已经整整六十五岁了。

六十五岁,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高龄,已经是喜丧的年纪了。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那么秦王稷自己也不知道等下次机会来临的时候,自己到底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

即便是再伟大的君王,那也逃不出生老病死的规律。

所以秦王稷不会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和赵国人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