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范进的谏言他并没有多愤怒,只是必须表明自己立场,否则范进万一有所动摇,自己就损失了一员干将加王牌打手。他安抚道:
“陛下虽然已经大婚,但是经验尚浅,不足以秉政。如果现在把天子请出来亲政,等于是做大臣的要挟陛下,那更不是人臣之道。当日大礼议之争,杨石斋就用类似的办法对待世庙,下场又如何?老夫现在想交权,有人敢接么?”
说到这里张居正轻轻一捻长髯,模样潇洒至极,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大明宰辅当朝帝师,当今帝国实际掌控者的威风气派便在这不经意间散发出来,让范进心里暗自嘀咕: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跟自己那位座师张四维相比,后者明显就少了这种霸气,显得过于阴柔内敛,比较起来更像是一个恪守中庸得儒者,而少了这份舍我其谁的霸气。或许历史上张四维可以接任首辅,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特质,让小皇帝相信自己控制得住。比较起来,岳父这种人,对于小皇帝来说或许有些可怕。
他没办法对张居正明说,你一死家里就是那副德行,没几年就被清算个干净。既然劝了不肯听,就只好另觅他途,当下不住点头称是。张居正又道:“你放心吧,老夫不是个迂腐之人,也从未想过做了我的女婿就要比别人倒霉。该为你们安排的都会安排妥当。我朝为官虽然内外有别,但这终究不是什么律法,只不过大家约定俗成,都守这个规矩罢了。不破不立,推行新法本来就是要革除旧弊,非翰林不如内阁这个规矩凭什么改不得?最早不过是考虑翰林官熟知制诰,方便办差。如今的内阁差事既重,就该引入能任事的外官。再说天子喜欢你的文章,这也是个优势,等你完婚之后,老夫向天子保举,先把你安排去侍讲。接下来就去国子监,等到熬够年资,老夫想办法让你入阁。”
张居正说的一系列操作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在他看来,既然要推行新法,旧的规则就不必遵循,违反了也就违反了,不会有什么心里负担和后果。范进相信,自己这个岳父说得出办得到,但是这样一来,他日张居正的罪名上,又不知要加多少,连忙道:
“小婿多谢老泰山栽培,此事从长计议,不必急于一时。小婿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安排小婿而是安排新法。毕竟这是大事。”
“新法固然是大事,老夫女婿的事也不是小事!我把舜卿许配给你,是要她享福的,卿儿若为男儿身,足以继承老夫衣钵。她的相公若是碌碌之辈,岂不是说卿儿不能识人?我知道你现在和那些勋贵子弟在商量着做食盐生意,这简直是胡闹!老夫的女婿需要靠那种手段赚银子么?再说,你可知那些勋贵子弟眼里,你是什么?”
“盾牌,或者说傀儡。至于交情,小婿和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有交情,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小婿这个书生,依旧是个另类,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这些人想要做食盐生意,却又忌惮于盐商的势力,所以拉小婿入局,只不过是为了到时候可以找到一个人背锅,或是出来替他们遮风挡雨。再者有小婿入局,他们就能借上老泰山的威名,于其家族而言,也与泰山多了份交情。”
张居正点头道:“你的脑子还没发昏,倒是很清楚他们的用心。那你觉得,给他们当盾牌值得么?老夫的面子就值那几斤盐巴?勋贵人家结交老夫的目的又是什么,你不会想不到吧?”
“一条鞭法。这些勋贵人家都有大片良田,尤其是京师的勋贵,他们的田庄就在岳父眼皮子底下,其数字早已经超出朝廷恩赐,在黄册上又看不到。这些年他们一点点吞掉的田产现在一发吐出来,肯定不会甘心,所以就想办法跟咱们攀交情,目的还是为了这些田,也是为了在朝堂上可以多获取权柄。”
“你明白就好。这些人与国同休富贵不到头,却还要挖朝廷的墙角,占朝廷的便宜,良心何在!你觉得老夫该抬一手,把他们放过去?”
范进赔笑道:“老泰山,小婿没有替人请托说情的意思。也不会因为他们给几个小钱,就把老泰山的心血卖了。小婿在上元推行新法略有小成,若问有什么心得,归根到底就是事缓则圆。推行新法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奢望在几年之内就得到回报,更不会看到成绩。如今是太平盛世,外面没有足以动摇国祚的强敌,国内也没有成气候的反贼,这种时候变法就不必焦急,我们有条件减少损害,又何乐而不为?所有的新法都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不管这个新法的理由多么端正,人的利益受损失肯定不会欢喜。当然,您老人家不需要在乎一两个人是否欢喜,但是如果不欢喜的人太多,他们就会互相联络,形成朋党,接下来便是朋比为奸,与我们作对。”
“占据京畿田庄最多的是皇亲国戚,其次是太监,再次是勋贵,接下来便是朝中大臣。至于本地豪族士绅,反倒是不成气候。上次他们在京里搞破坏,就是对于新法的反弹。这些跳梁小丑虽然于新法而言,不过螳臂当车,但是螳螂太多了,车也走不稳。这些人虽然多是无用之辈,但是他们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的沾亲带故,可以进宫面圣。一两个人或许无所谓,如果哭诉的人一多,天子就会动摇,毕竟圣上的年纪在那,心智再怎么坚定也有限。三人成虎,他所信任的人,身边的人,乃至亲戚长辈,都告诉他!”
张居正道:“所以你的想法是,对其中一部分人抬一手,放他们过去。这种办法我不是没想过,也有人向我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可是想过没有,上行下效!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亲族、师门等等关系。我这个做首辅的抬一手,下面的人就要抬多少?何况这些田宅土地背后的主人家非富即贵,谁都有通天的手段。如果不是老夫给他们做主,那些办事的人又怎么敢去查他们的地,检他们的丁口。有人说老夫霸道,可是他们也不想想,老夫如果不摆出个霸道模样,让下面人相信我能给他们做主,不管得罪了谁有我撑腰就可保无事,又有谁敢做事呢?这个时候我退一步,下面的人会怎么想?若是他们怕了,这新法半途而废,这个结果我们谁也不想看到吧。”
“老泰山放心,根据小婿的经验,这种事不会发生。小婿在上元推行新法清丈田亩,也离不开那些勋贵的田地。虽然江宁地方特殊,勋贵不以兼并土地为乐,但是恩赏田宅总是有的。只要对他们表明,跟朝廷合作的可以放一手,不针对他们而来,这些人就很听话。而京师的勋贵论起底气来,比江宁的还要差一些。都是色厉胆薄之辈,不会因为我们退一步,他们就得寸进尺。毕竟他们的底气不足,也有把柄在咱们手里。”
张居正冷笑一声,“你说的应该就是三大营吧。京畿宿卫已经沦为勋贵的钱袋子,京师勋贵谁家不在三大营吃着空饷,占着军役。在老夫推行新法之初,就有人请求点验京营,看看这拱卫京师的大军,到底有多少实兵。老夫没答应这个主意,一是给勋贵留面子,二是怕吓到陛下。如果万岁知道他的京营实兵数量不足额兵三成,不知道该怎么想。这件事我不想闹大,不代表不敢。如果那些勋贵不知死活,老夫就给他们一点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