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言官对于范进的弹劾,皇帝不加处置,表面上是自己不亲政,实际就是要给范进一些警告,让他知道自己傍上了张家也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能作多少事,或是立多少功都是次要的,皇帝最看重的还是忠心。虽然天子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对范进失去圣眷,可是也不会像表面看上去那么亲厚。
皇帝需要孤臣,需要那种除了自己,跟谁都不亲近,对谁都能下死手的大臣。这种大臣在文官里不好找,作为宦官就应该能做到。能文臣所不能,才是内臣晋身之道。天子需要孤臣,自己就得当好孤臣,所以张诚在皇帝面前可以肆无忌惮地臧否任何大臣,越是表现的和谁都不对,自己就越安全。
离开万历身边,人没去御用监,而是先去看了自己的干爹张宏,这也是张诚最大的庇护。他的孤不仅对于外臣如此,对于宫内也是一样。冯保眼下在宫中炙手可热,威势不输武宗朝刘瑾。不知多少太监挖空心思攀附着冯保,可是张诚对冯保始终是个不远不近的态度,如果没有张宏这么个干爹护持,怕是早被赶出紫禁城了。
张宏虽然是宫里老前辈,也是司礼监秉笔,但是素性节俭也不喜欢争夺权柄,住处清静的很。张诚进来,照例磕头问好,又为干爹揉着肩膀,张宏则眯缝着眼睛道:
“明君贤臣这是盛世气象。天子对张太岳礼敬如此,是大明的福分。但是范进……他在地方上还不满六年吧?这就调回来成亲,因他一人坏了法度,这不是什么好事。张太岳太宠女儿了,应该把人送到江宁成亲,不该把范进弄到京里。这事我们拦不住,但是等到传旨的时候,找机会提醒他一句,自己检点一些,这也是为了他好。对了,干爹还得往你身边安排个人,你看着栽培他一下。”
“谁啊?”
“张大受的干儿子,叫张鲸。虽然说走的是大受的门子,可是这孩子我看着人不错,满腹经纶,应该是个读书人的根底,不知道怎么居然进宫了。对读书人,我们得多尊敬,这个天下离不开文人。回头抬举抬举他,给他安排个好差,将来说不定是咱们内官里的一个好苗子。”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胆告白
由范进主持修建的上元县草市,算得上当下江宁一景。以规划完整,管理严格以及物美价廉而成名。在此之前,乡下有自发形成的集市,城外也有所谓的墟市,也能满足乡间商业活动需求。但问题在于那种集市没有管理混乱异常,为了争一个位置就可能发生斗殴。衙门的衙役以及乡下的土棍都能从里面抽分,于经营者而言也是个不小的盘剥。
上元县官方成立的草市,不但有相对完善的建筑,保证经营双方不受日晒雨淋之苦,也有着固定的摊位划分。于农人而言,交上过往一个月的保护费,就可以获得一年的摊位使用权,按照号牌发放对应,确保不会被占用。在草市里还有专门的衙役负责巡逻,一旦发生口角争斗就会介入,对于双方都是个保护。范进提倡商业,讲究物美价廉,黑心商贾在这没法生存,恶客也一样。是以如今上元草市的口碑已经做起来,人们越来越愿意到这采购各色物资,农夫也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到这里交易。
来这种地方采买的,大部分也是农人,再有一些店铺老板,读书人基本没有,这也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是以当一个年轻英俊的书生,带着个美貌女子出现在草市之上,就很有些惹眼。
女子年纪不大,相貌极为俊俏,唯一的遗憾就是巴掌小脸上有一些麻子,破坏了粉雕玉琢的白皙面皮。大家只看一眼就能猜到,这一准是出过天花落下的病。只好在心里为她哀叹一声命运不济,若是赶上种牛痘就没这事了。
女子的兴致很高,在不少摊子前驻足观看,有时看农具,有时看家禽家畜,又捧起些粮食来放在手里端详。大叫道:“姐夫你来看看,这个就是咱们上元县种的珍珠米啊。原本只有江宁县才种的出,现在我们上元也有了。”
男子拿着折扇走过来,看了看那些大米,示意她把粮食放回去,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这是上元县的珍珠米?也许是江宁县的米拿到上元县卖,这米上又没有写字。”
卖粮食的商人见两人衣着就知道是体面人物,明知道不是主顾,却还是要用心招呼。笑着说道:“公子,这确实就是上元县的珍珠米啊,不是江宁的。自从咱们村里修了水坝,我们也能种的出珍珠米了。这还多亏是范老爷的那套劝农书,告诉我们怎们赚钱。您看看,这市场上的羊、鸭都比过去多多了,就是靠着范老爷的点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修水坝。过去没有水坝,大家都怕发大水不是饿死就是穷死,哪敢种这种贵人吃的好米。还有这些脱壳精米,我们也知道好,可是所出太少,只有你们城里的体面人才吃得起,我们种田的人是不能吃的。过去为了不饿死,才不敢种好米,现在都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