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页

李弘已经在做了大唐近六年的皇帝了,这六年来,除了今年冬季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挑起了冒死直谏的事端外,李弘这几年在掌大唐江山、朝堂社稷上,根本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棘手的事情。

当然,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也就是前两年的天灾了,据说弄的李弘都差些下了罪己诏,但不管如何,从小就没有输过的李弘,最终还是安然无恙的挺了过来。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些日子里,父皇的龙体每况愈下,贞观殿里每天都有当初的一些老臣子来探望父皇,一些人有幸被父皇召到后殿觐见,或许是从父皇嘴里得知你老六不日会回洛阳的事情吧。”李弘顺着李贤的视线看向窗外,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渐渐的越积越厚。

李贤望着那窗外不知疲倦的从天而降的雪花,再次叹口气说道:“世间唯有名利二字,可以让人铤而走险,甚至是不惜以命相博,人老了,当了一辈子的官,自然是到最后,希望能够有个善终,能够青史留名,可……这又是多么的艰难啊。”

“话也不能这么说,如果当初在位的时候,能够对自己不懈怠,能够为朝堂,为百姓做出一些福祉,那么自然而然的也就青史留名了,也就不必这个时候,腆着一张老脸,无所不用其极的希望朝廷能够给他们一个名分了。对了,说说祭陵城如何了。”李弘放下茶杯,开始进入正题。

第930章 银装素裹的贞观殿

安西疾陵城这几年作为大唐与大食的边界线,同样也作为一个大食两大贵族的后勤补给中心,一直在给大食纷乱的几个诸侯,提供着恰到好处的支持,所以才使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食依然是处在诸侯纷争、割据不断、战火连绵的一种状况下。

也不得不说,李贤在这其中也是做出了颇多的贡献,卑路斯的儿子纳尔希耶也已经不明不白的死去,整个疾陵城往西、往东,如今已经基本上完全被汉化。

大唐的文化、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如今已经开始扎根在了人们的心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概念虽然还没有彻底的立体起来,但已经是颇具规模跟雏形。

而身为桥头堡的疾陵城,必须要在乱世纷争、紧邻战争的大食旁边起到一个显著的作用,跟发挥重要的影响力,让所有人的百姓看到,大唐的安定与繁荣,与大食连年战火的景象,形成的鲜明对比。

让人们意识到,汉传统文化、华夏文明的精神比起大食的经书,更要能够百姓带来最为需要的安康与温饱。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刀对刀、枪对枪、各自摆出车马炮,而后凭借着热血跟勇气,就能够决定战役胜利走向的战场。

这是一场综合到了极致的战争,甚至在更多的时候,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不论是你的装备精良还是落后,都不再是决定这样的一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输出,文明的选择,历史的积淀、朝廷的开明等等因素,反而成了大唐抑制大食强势、破坏大食稳定、吸引大食百姓的主要因素。

根据李贤在疾陵城的统计,因为不堪大食连年战火的大食百姓,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百姓携家带口,穿过大食各个诸侯、贵族的重重封锁跑到疾陵城以东,或者是进入安西四镇的腹地安家立业。

随着这几年的人口迁移,随着安西的人口越来越多,安西四镇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商业上的地位越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