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节这些年在封地上过的是很接地气的生活,对于这些基层的事情知道的自然是要比李弘多,听到李弘的话瞪了一眼说道:“自然是拿钱买啊,上好的种子是给勋贵豪门的,百姓家里哪买得起?富裕点儿的最多选一些中等的种子,穷的揭不开锅的呢,就选些最下等的,等来年秋收后呢,按照租庸调,包括欠官家的一并还回去。”
“下等种子收成如何?”李弘嘴角扯出一抹冷笑,看了看离他们这桌不远处两个老者落座,正在那里津津有味儿的给茶水里加葱姜等等。
李素节在心里默算了下说道:“嗯……基本上在还完官家的种子跟上交的租子后,余粮足够一家人吃到年关吧,五口人的家庭啊可是。”
“自大唐立国以来,我大唐百姓人口在呈上升趋势,如今已经恢复到了前隋巅峰时期的人口数量,这普通的一家百姓恐怕不止五口人的大有人在吧?”李弘有些无力,既然大唐这么富裕了,怎么一些当年的政策就不知道变一变呢?
当年先帝定量,那是因为人口少,因为连年战乱的缘故,每一户人能够有五口人都算是不错的了,而且加上立国初期,好多百姓上山落草,官府能够统计的人数自然是便少了,所以按照那时候的制度,给予今日的政策,那便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政策。
但现在不同了啊,人口基数稳定上升,每家每户都在增长人口,而府兵又不在计算之内,如今这些粮食,自然是租庸调后就不够百姓在灾年填饱肚子了。
“嗯嗯,确实是如此,但是当初先帝就是这么定的,朝堂之上谁敢否决先帝的决策?”李素节看着李弘,意味深长的问道。
“你别看我……”
“三位公子请了,老夫并非是有意为之,但此距离过近,刚才老夫一直在倾听三位谈话,显然是对这粮食决策不满了?”旁边桌上的一位老人走了过来,指了指两桌之间的距离,微笑着说道。
李弘望着一袭黑色衫袍,戴着幞头留着胡子,身材不算是很高,但整个人显得很儒雅睿智,站在李弘旁边。
“不敢不满,怎么,难道老先生也认为这先帝留下的决策如今看来不合时宜了?”李弘望着那四十来岁约莫五十的中年人,示意他不妨坐下聊聊。
“那就多谢公子了,不如与我那一位友人,一同谈谈如何?”在大唐,三十多岁开始自称老夫大有人在。
李弘笑着点头同意,中年人便把另外一位年龄相仿、神态举止颇有一股官威的中年人叫了过来,于是五人便坐在了同一张桌上。
两个人看了看李弘他们的茶水,再看了看自己的茶汤,只是有些错愕的互望了一眼,并没有说话。
“敢请教公子是哪里人氏?想来不是洛阳士子吧?”还是由一开始搭话的中年人开口问道。
“在下李白,这位是家兄李素,这位乃是在下红颜,京兆人士。”李弘睁着眼睛说道,他也相信,以这两人的毒辣的眼睛,恐怕一眼就认出白纯这妖精乃是女扮男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