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太子殿下已然担任如此多要职,如果要封赏,恐怕除了尚书令一职,已经没有可以封赏的了吧?
除非是另一种不可能的可能,那就是现在陛下禅位,当个逍遥自在的太上皇,让如今的太子殿下继承大统。
但陛下如今不过四十有二,正是春秋鼎盛之年,虽然龙体欠安,一直伴随着一些小疾,但还不至于已经无力处理朝政,需立刻禅位。
所以,没有大的意外的话,太子殿下将开天辟地的被任命为,因为先帝曾担任过尚书令,后来一直被搁置的尚书令一职了。
而如果太子殿下被陛下被晋封为,统辖六部的尚书省尚书令的话,那就真的是一人之人万人之上。
如此以来,非但可以帮着龙体欠安的陛下朝堂分忧,还能安抚太子殿下立下的硕硕功绩。
而这也是这些西域文臣武将,如今为何会如此听从李弘安置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根源还在六部之首的尚书省尚书令上,但却不是与李弘有关,而是如今,朝臣已经有人在朝堂上提议,因太子殿下功劳过大,自当效仿先帝,而被任命为尚书令。
没有人知道,这些朝臣是不是受太子指使,所以才在朝堂上如此建议。
但有些人因为等李弘回到长安后,很有可能被任命为尚书令一事儿,已经兴高采烈的不行了,天天往大明宫里跑,希望能够在六部谋上一个差事儿。
而最为乐此不疲,最想谋个差事来干干的,便是如今已经十六岁的沛王李贤。
作为李治的第六个皇子,皇后武媚的第二个儿子,加上容貌俊秀、聪颖伶俐、举止端庄,也是深的当今陛下李治喜爱。
虽然前两年与同胞弟弟英王李哲因为斗鸡一事儿,被御史弹劾,但李治在追究时,只是把做了斗鸡赋的王勃赶出了长安,对于这两兄弟,则是一点儿惩罚也没有。
今日经李贤的求情,李治也已经松动,默然同意了李贤的请求,再次把原本上一世史书记载的,远离长安的王勃,召回了长安沛王的王府。
沛王李贤想在六部谋个差事,言语之间甚是恳切,甚至拿出了李弘来作比喻,看着皇兄为大唐奔波征战,身为皇弟的自己深感惭愧,也想效仿之,从而为朝堂、为父皇分忧解难。
非但如此,李贤还担心自己势单力薄,于是拉上比他小一岁的英王李哲,至于比他俩还小五六岁的李旦,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