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方法称为“制图六体”,包括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
这个办法的发明人叫做裴秀,东汉末年生人,便是三国到西晋时期的人才。可见中国的古人是何等的有智慧。只是在测绘计算上与现代相去甚远,比例尺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标注,也没有能描绘地形与等高差的等高线。
此时郑智再看这几张地图,信任感便多了几分。神情自然也就轻松了不少。地图误差也只在小范围之内,并非自己担心的南辕北辙的差距。
吴用见得郑智神情轻松了些,连忙开口道:“相公,该吃中午饭了。”
郑智听言,起身把笔尺放回案几之上,开口道:“学究,寻个人去通知一下伙房,让他们把饭菜送到这里来,我们便在此处用餐。”
吴用点了点头,门口便有王汉之派来伺候的衙吏,交代几句之后便又进来了。
此时郑智又开口问邓先:“江宁去杭州,要过广德,再过湖州,这一路官道好不好走?快马要走几日?”
“禀相公,这一路官道极为通畅,只是如今官道都被贼人把持,怕是过不得,若是在原先,有一匹能跑的快马,四日之内,一定能到。”邓先恭敬答道,心中似乎明白了这位相公到底在做什么。
郑智听言默不作声,心中已然在构思一个冒险的计划,事到如今,时间太过紧迫,郑智心中已然萌发了冒险的念头。
吴用瞅准时机上前说道:“相公,此人名唤邓先,祖籍是江宁府溧阳人士,居江宁已有三代,都是从商,家中也出过举人。”
宋朝科举,只分三级,州、省、殿。考过州试便是举人。并没有童生试考秀才一说,秀才并不需要考,读书人大多可以直接参加州试,州试之后便是举人,再就是省试,已经就不是地方考试了,而是朝廷尚书省下属礼部举办的考试,已然就是进京赶考了。
明清则不同,秀才就需要考,自然就出了许多头发花白也考不中的老童生。而宋朝只有落第秀才之说,就是考不上举人的秀才。后世许多小说里面宋朝考秀才之说,便是可笑的。
郑智听得吴用介绍,转头看了看吴用,又看了看邓先,心中也知道有深意,却是也想起了昨夜之事,便问道:“可是昨夜在画舫之中的那人?”
“正是此人。”吴用答道。其实也并不需要多说什么,吴用点到即止,郑智自然也就会明白一些事情。
郑智点了点头道:“嗯,学究思虑深远啊,学究便把此事做妥就是,不需多禀报,以后一并来说就是了。”
郑智当着邓先之面,也懒得详细去问。但是吴用大致的用意,郑智也是知道的。也就如此去与吴用来说,也是给了吴用足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