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徐平把自己的身心跟这群当朝大臣分开,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心情便慢慢平静下来。就像前世在看一部影视剧,看着剧中的人物随着历史这个编剧在表演。
正酒酣兴浓的时候,枢密副使李咨走上前来,对徐平道:“云行少年,反而入老僧入定一般,何不跟大家同乐?”
徐平急忙站起来,恭声道:“我不甚酒力,又不擅长诗词,在这里看着大家就好,如果能够学到一二,也不辜负圣上恩德。”
李咨已经已经六十多岁,白以苍苍,听了徐平的话摇了摇头:“人生最贵少年时,你不知道我们这些白发老人,看你们年轻有多么羡慕。不想你却不珍惜这少年时候,不去及时行乐,却在这里学老僧入定。”
徐平还能说什么?难不成告诉李咨自己与这些人玩不来?只好拿两句闲话敷衍。
说过几句闲话,李咨道:“当年你徐家在州桥边开个白糖铺子,年入万贯,我去收到官里来,断了你家财路,云行切莫记恨。”
“侍郞哪里话?本是为公,再者也没有亏待我们家,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李咨以礼部侍郎从权三司使任上升任枢密副使,算是三司的老长官,徐平说起话来也没有跟其他宰执相对时那么拘束。
示意徐平坐下,李咨也一起坐在身边。
又与徐平闲聊几句,随口聊起现在三司的公事:“听人讲,自你领了编修三司条例的职事,有意要变更茶法?现在茶法虚估过高,官家没有一分利,全被商贾分了去,弊端深重,是要改了。吕相公和张相公对此知之甚深,必然支持。”
徐平忙道:“哪里的事,必然是有人传闲话。最近整理三司案卷,只是发现现在茶政官府几乎没有利润,我也正在彻查,哪里就敢想擅改茶法?”
第81章 准备迎驾
茶法主要关系到西北,因为陕西有解州盐池,官盐的调节作用有限,主要用茶吸引西北商人输送粮草。正因为关系重大,自真宗朝后期,茶法屡经变更。
其中的核心,就是官府和茶商的利润分配。每当边境紧张,急需粮草的时候,茶的利润分配便向商人倾斜,甚至有的时候官府做着赔本生意。对于专卖品,能够做到让官府亏本,可见这里面的弊端有多厉害。于是一到边境和平的时候,便就立刻变更茶法,把被商人侵夺的利润夺回来。
商人得利少了,便就有很多人不做这生意,西北粮草紧张,再变法给商人分利。商人利润过多,换个人再变法,把一部分利润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