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

刘辩身边一众官员一个个满脸喜色,用板锄开垦土地,比之耒耜居然快了这么多,如此一来,农业生产的效率便快了许多,也就意味着能够种植更多的作物,大汉能有更多的粮食!

刘辩拍了拍手,两个百姓扛着锄头回来,手持板锄的百姓依依不舍的将板锄还给杨再兴,刘辩笑道:“既然板锄好用,不久之后便会普及,你们日后都会用上的!”

百姓一个个满脸惊喜,刘辩又让百姓去试验薅锄,条锄,果不其然,刚开始百姓第一次用还不习惯,但掌握之后,无论是除草,还是开垦硬土,速度都要快上许多许多。

三样锄头都试验一番,其效率已经显而易见,眼下群臣见过,想要推广自然是轻而易举。里正邀请刘辩等人去了家中小坐,喝了乡农家中的清水,刘辩便询问道:“里正不知你可知附近村庄有一个叫贾思勰的?”

“贾思勰?就在我们村啊,不过在住在村尽头,大人啊,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啊,家中种了许多作物,还养了牲畜,比我们种的,养的都好,他还教过咱们,因此我们村的粮食种的比别的村都要好,产量也都要高上许多。”里正笑着说道。

蔡邕闻言惊讶道:“竟有如此人才,他交给你们的方法居然提高了整个村的产量?这说明他还真有一套啊,若是能够普及下去,我大汉的粮食产量不都提高了吗?”

刘辩点了点头道:“还请里正带我们去见见着奇才!”

“好!”里正点了点头,带着刘辩等人向着村尽头而去,山村依靠着一座大山,村尽头便是山脚下,刘辩来到尽头,只见山脚下开垦出许多的田地,山林间一条河流从山上蜿蜒而下,中间有竹筒搭建,灌溉进入一块块田地,上当的田地里,还重着许多果树。

而田地里,也生长着许多的作物,长得异常茁壮,刘辩看着这景象,不由得回忆起家长,这幅场景已经有后世农村的几分精髓了。

“乖乖,这里的粮食长得可真好啊!”几个大臣不由得尽管道。山脚下的空地上,落座着一间茅屋,里正带着刘辩等人到来,直接推开了房门,只见内堂一个年级在三十五岁上下的男子,正伏案书写着什么。

“贾思勰快出来,朝廷有大人要见你,你说你把鸡仔养在屋里作甚,臭哄哄的!”里正捂着鼻子说道。

“鸡仔怕寒,须得一个多月才能放出去,不放在屋里放在哪里,难怪你们的鸡仔养不活!”贾思勰说着便出了房屋。

“臭哄哄的,养它作甚?还不如吃蛋呢。”里正不以为然道。

“养的好了,不止天天有鸡蛋,还有鸡肉吃,这是长远之计,罢了罢了,不跟你说了,谁来找我?”

里正指着刘辩等人道:“朝廷的几位大人要见你!”

贾思勰看向刘辩等人,躬身行礼道:“贾思勰见过几位大人,不知大人来找在下,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