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一章 南方剧变,赵城行骗【求追读】

广东,洪武二年始建省,共辖有十三府一直隶州,设广州府为治所。

番禺县,则是广州府的核心所在。

此刻,番禺县城内的厮杀持续了三天,有民兵,有官兵,也有叛变的官兵。

想象中的短兵交接实则没有多少,更多是毫无纪律的起义军在烧杀抢掠。

说是起义军,也就是乱匪。

最多包含一只叛变的官兵队伍。

这支队伍的领袖,原为大明帝国南雄侯赵庸。

他是朝廷猛将,开国元勋,征战无数,功劳显赫。

却不想,王师尚未凯旋,家却被朝廷抄了,妻儿族亲皆惨死。

“臣本忠良,奈何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

赵庸临场叛变,使得平叛局势急转而下,官府告危。

……

南雄侯不曾想过造反,却被莫须有的谋逆罪抄了家,满门被抄斩。

唯有未及冠的小儿子赵城逃出生天,可至今下落不明。

甚至他本人,也被上直卫亲军刺杀,差点惨死当场。

所幸,大难不死!

如今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

那为何不搏一搏?

或许单车也能变摩托!

南雄侯起义,转身成为乱匪领袖之一,掀起了这场声势浩大的铲平王运动。

尖叫,哭喊,此起彼伏,延绵不绝。

有杀红的道路,上百具尸体安详的躺着,有官兵,有匪人,还有一些被波及到的平民。

这样的街道并不少见,整个县城内几乎都是这样。

与这种成千上万的死伤相比,赵城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击杀的敌人,实在不值一提。

无论是战争的死伤数量,还是对社会的影响,

亦或者对城市的破坏,对老百姓的伤害等等,

都远远不及。

……

广州官府所在,有爆炸声此起彼伏,震动不断,

官兵的呼喊,老百姓的嘶吼,还有匪兵的奔走声汇集一片,场面格外混乱。

“李方伯已死,李方伯已死……”

有侍卫大喊,也有官兵、匪兵冲出官府,四方奔走,有人逃,有人追。

也有些人捡软柿子捏,挥舞砍刀或者抱着火铳追杀妇孺,没有纪律,没有秩序,也没有了人性。

但广东方伯已死,这场起义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

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在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

随着时间演替,逐渐泛指地方行政长官。

在明朝建立之初,地方最高行政组织为行中书省,地方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和左右丞。

洪武九年,朱重八为削弱和分割地方的权力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使司。

同时改参知政事为承宣布政使,设置左右布政使,共同经理全省事务。

明朝以左为尊,左布政使也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俗称方伯。

洪武十三年,广东左布政使姓李,因这场起义,英勇殉国。

随着李方伯的死亡,广州官府力量大势已去,义军一鼓作气拿下广州府。

在战场开始之初,局势混乱烦躁,哪怕是李方伯也没能真正把握住广州局势全貌。

毕竟,南雄侯赵庸叛变起义后,官府一方人心混乱,军心已失,大势已去。

哪怕有朱重八稳坐应天府钓鱼台,协调各方,迅速调兵遣将,想要稳住南方形势。

终究于事无补!

被逼无奈,洪武大帝暂缓西征云贵的计划,派遣蓝玉、沐英两人率领数万大军南巡广东。

可惜,大军还未进入广东,义军就发动了全面战争,围困广州。

最终在洪武十三年三月初一的清晨,在叛逆赵庸的带领下,以凶猛攻势攻破广州。

广州前、左、右卫守势溃散,开始收缩。

经过三天的抵抗,李方伯被杀,广州陷落。

消息传回应天府时已过数日。

得知朱亮祖继南雄侯反叛后随之叛变,导致广州兵败,方伯被杀……

洪武大帝气得吐血。

应天府处在一片沉重的氛围之中,年轻的燕王朱棣,也在这种氛围下,北上燕京,正式就藩燕王位。

……

关于南方的一切,赵城一无所知。

他离开应天府,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那天他看似神武宛若魔神,可自身情况也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