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的北京城。
周显已经安排妥当。
比起安静祥和的皇宫,那些文官们还在醉生梦死。
可是驸马府这边已经断断续续的传递出数十道军令。
到了晚上。
周显又交给阎鸣泰一个艰巨的任务。
命令阎鸣泰从北京城调集六万石粮,二十万两军饷,送到武城。
不知不觉已经是黎明。
军方的各个大佬各自返回自己的驻军之所,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
刘禹州离开驸马府。
他站在驸马府的门前,长长的吁了口气。
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重新披甲上阵杀敌了。
刘禹州是明末的一位悍将。
他没有孙传庭那样的战略眼光。
但是他却拥有大明武将之中堪称天花板的武力值。
只不过在崇祯时期,整个朝堂包括对外战事上,一直都是由文官运筹帷幄的。
东林党人有时候在文武双全的武将面前还有所收敛。
至少还能听进去武将的一些建议。
可是在纯纯的勇武猛将面前,文官表现出极其厌恶跟鄙视的姿态。
所以,刘禹州这样的大明猛人在整个崇祯年间都不被重用。
如今周显给他扬名立万的机会。
刘禹州只觉得浑身热血都在燃烧。
他没有来得及回家告诉自己的妻儿家眷,便穿戴好自己的武将盔甲。
马不停蹄北的赶往北京城北郊的禁军大营。
片刻后,整个北京城陷入了号角跟擂鼓声中。
被周显寄予厚望的那些禁军健儿们在刘禹州的指令下,披上战甲,收拾好刀枪剑戟跟行军的行囊。
一个个如同标枪一样笔直的站在校场之内,等候着他们统帅的检阅。
这里面有不少军方大佬的子弟。
也有当年凭借军功晋升上来的校尉跟偏将。
所有人,从将领到士兵,全部庄严肃穆。
一个个目光灼热的直视前方。
军魂!
上一次周显试探这只军队的时候,贾维坤还跟士兵们逢场作戏呢。
但是自从贾维坤提携了他的侄子刘禹州之后。
大明朝的禁军每天都在变化。
变得比回归了最为原初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