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庶说道:“他敢真攻,我等就死守,只要他无法突破辽阳防线,必然会灰头土脸的退兵。”
“好。”周显点了点头,目光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自然知道周显的强硬态度,但他对皇太极的此番安排有另外的见解。
于是,他思索片刻后说道:“千岁,建奴如此突然集结大军南下,老臣实有不解。”
周显心头一怔,好样的,这朝堂之上终于有一个能够跟得上自己思路的人了。
周显忙问道:“宰辅大人有何不解之处?”
“首先是季节不符合建奴的利益。”
孙承宗说道:“如今正是春末夏来之时,这个集结,建奴境内的冰层也开始融化。”
“这正是他们捕鱼跟狩猎的好时候。”
“否则他们到了冬季,可就没有战略储备了。”
“现在皇太极错过这个季度,刻意挥师威胁我大明辽阳?”
“要么他已经有了一举攻破我边防的把握,要么就是他另有所图。”
“总之这不符合建奴的根本利益。”
陈东华似被点醒,急忙附和道:“没错,千岁,孙相公说的对啊。要说建奴不需要水产储备就能过冬的话,那他们应该在黑土地上耕种。”
“北方耕种,那就得珍稀现在的季节,他们却放弃了。所以,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朝堂之上,一番厚黑学之后。
诸位统兵的官员都放开了思路。
各种揣测也就出来了。
周显对此非常满意。
毕竟大家畅所欲言才是朝堂本该有的样子。
而不是一言堂。
事实证明,大明朝的官员冷静下来,或者是开始动起脑筋的时候,都个顶个的聪明。
你一言我一语之后。
皇太极运用的很多不合理之处就暴露无遗了。
周显这个时候做了一个总结:“诸位说的都有道理,可是我也不解,皇太极为什么会厚此薄彼,放着更加重要的资源储备不做,非要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兵临辽东呢?”
“老夫觉得,建奴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必然是八旗的旗主们嚷嚷着要打仗,皇太极被迫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南下的。”
“时间长了,建奴内部承受不住,他自然就会退兵赶着储备物资。”
“这样的概率也有,但是我认为不大。”周显摇了摇头,算是否决了孙承宗的看法。
“那驸马的意思是?”孙承宗一脸认真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