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页

下官鲜于士简,援兵来迟,还请杨君海涵。”

遂州刺史鲜于士简!

杨守文已经从高力士口中知道,鲜于士简随同敬晖一起过来,所以并不感觉吃惊。

而今的杨守文,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走出昌平的毛头小子。

特别是在明秀的提醒下,他开始用心去思考事情。鲜于士简前来,不会是为什么慕名而来,而不可能真是如他所说,因为遂州没有及时救援,所以前来向他请罪。

鲜于士简作为鲜于燕之子,他会随同敬晖来,怕是别有用心。

杨守文有一种预感,他隐姓埋名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这剑南道,说不得要变天了!

说起来,杨守文也不怨恨鲜于士简。

他是遂州刺史,不是梓州刺史也不是普州刺史。

是否出兵驰援,要因情况而定。现在,鲜于士简亲率兵马前来,也足以表明诚意。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杨守文也没有拿捏架子,而是躬身还礼。

双方在寒暄了一下之后,便进入了普慈县城。

汉州司马张脩因为得了杨守文的叮嘱,所以并未开拔离去,而是留在县城,迎接敬晖等人到来。

一行人进入了县城之后,敬晖就蹙起眉头。

虽然城门校场已经清理过,可是那地上的血迹,以及残留的打斗痕迹却依旧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