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听完之后,好几个人眨巴眨巴眼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韦泽心里这个乐啊,以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来说,的确不容易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英国人经济不好和中国有个毛的关系!当然,21世纪的中国人就能很清楚的看出其中的问题来。经济到了如此地步,战争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
能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商品就有了销路。更重要的是,英国经济就有了信心。对工业国来说。比资金更重要的就是信心。一鸦结束之后,整个欧洲都认为完全打开了中国市场,所有生产企业拼命生产囤货,准备去中国市场上大捞一笔。结果令他们失望,最后还在欧洲搞出了一次经济危机。也埋下了二鸦的种子。
韦泽心里面觉得可笑的还有另外一件事,他原本以为中国会在1875年的时候率先找到开战的理由,对英国人动手。在这场韦泽想象出来的战争中,他还为如何寻找战争借口而苦恼过几天。现在的大方向一点没错,中英再次进入战争的轨道。可现实的进展与韦泽的想象完全不同。这是个很好的教训,韦泽希望自己以后尽可能别范如此低级,却又如此容易发生的错误。
“我认为英国人会对我们采取一些手段,逼迫我们继续购买英国的商品。”前商务部部长李新对常委解释着。
政治局产常委们听明白了这话,大家登时就怒了,“买不买他们东西是我们说了算,难道英国人还敢打到我们门上来不成?”
既然韦泽已经决定不再先入为主的考虑问题,他插话进去,“这件事也不会立刻就开打,大家赶紧完成手头的工作,战争的事情等着就好了。”
李新没想到韦泽竟然这么说,他带着疑惑的表情看了韦泽一眼。不过也就是看了看而已,李新随即结束了他的汇报,没有再去刺激常委们的心情。
第302章 经济危机(九)
李新当了外交部部长,外交部风气立刻为之一变。原本的外交部只是个很普通的联络机构,两任外交部长不是不想干的更好,一来是底子薄,二来是两位其实都不清楚经济,所以对于洋鬼子的判断很容易产生误解。
现在商务部长干起了外交部长,立刻就把之前积累的资料给利用起来。殖民时代是最终利益的时代,商务部同样是最终利益的部门,洋鬼子的看法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比较接近事实的判断。
“都督,你现在为何不命令中央做好战争准备。我觉得英国人是不会善罢甘休。”李新单独去见韦泽的时候提出了问题。
韦泽答道:“战争的准备是早就准备过了,只要计划里面的舰队建造完工,试航、调整,配齐人员,加上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并不害怕英国人打过来。既然如此,命令不命令没什么区别。”
“可我总觉得有些心理准备会更好。”李新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看法。
“我啊原本也这么觉得,不过最近我不这么想了。英国人会打过来的判断,我早就做过。要和英国人打仗的事情,我也多次和同志们讨论过。这个大方向没错,只是我没想到具体的情况很可能变成英国人主动挑衅乃至动手的局面。在这种更具体的事情上我宁肯见招拆招,而不是做些无用功。”韦泽向他挺满意的李新解释着。
李新今年31岁,比韦泽小了9岁,即便是在高级官员普遍年轻的现在,李新也是属于非常年轻的部级干部。他出身徽商家庭,自幼读书。12岁的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加入光复军,是走到广东的几万人中的一名。这个年纪还是年轻气盛,李欣有些不服气地说道:“都督,你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反复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我觉得提前预判也是准备的一种。”
韦泽笑道:“给你们讲课的时候我也年轻,觉得一切都能在自己掌握之中。到现在这个年纪,我并不是没了进取心,而是真的知道以前的阶段就是看不透一些东西。就如你,我相信你在当商务部部长的时候想的始终是为国家效力。可你那时候想到过你会在外交部部长的岗位上为国效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