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页

韦泽看完了报告之后皱了皱眉头,石达开故意挑起敌对的目的是准备现在开战?或者是想打击太平天国里面的亲光复军势力?在天京之变的时候,石达开可是有着搞内斗的不良记录。而且在之后的日子里面,石达开本人也曾经分裂过太平天国。

韦泽出走并没有改变太平天国的战略优势,那时候北方有淮河防线,东边与西边的敌人都遭到重创,太平天国还是有一定的战略进攻优势。让这个优势完全破灭的就是石达开带了二十万精锐主动脱离了江西战场,开始向浙江方面进攻。

历史上石达开这么一走,太平天国的野战军就不剩什么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原本没什么特别名头的将领们出来支撑太平天国。因为韦泽出现而被救回来的北伐军镇守着淮河防线,这才让此时的太平天国比历史上更能撑一些。即便如此,攻守之势变化,太平天国的覆灭也没办法扭转。

也许是韦泽对石达开的成见,他怀疑石达开旧病复发,准备再来一次内部斗争。

光复军早就不把太平天国当成真正的对手,现在只是利用太平天国镇压住西北而已。所以光复军主要将领们也清楚石达开真的想干嘛。只是石达开污化韦泽的名声,声称韦泽是当年天京之变的元凶。这就让经历过那段事情的光复军将领们觉得不能置之不理。

天京之变是太平天国上层对东王杨秀清试图获得最高权力的大反扑,领头的当然是天王洪秀全,其他各王都投入了天王洪秀全的旗下。在那样的局面下,韦泽的出走固然让当时的太平天国实力受损。可韦泽当时若是不走,太平天国立刻就要陷入一场大火并。

韦泽的部队固然骁勇善战,其他诸王加起来也有二十万军队。韦泽即便能够以少胜多,以很小的代价大量歼灭诸王的主力,那也只会让林凤祥那些地方大军头不得不出面阻止。踏上了与太平天国诸王为敌的韦泽骑虎难下,只能硬干到底。然后双方同归于尽,让满清凭白捡了好处。

如果韦泽真的如石达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的野心家,他当时的选择就一定是与诸王死战到底。当时光复军众将们也都年轻气盛,大家绝不会考虑那么多,只会跟着韦泽一条路走到黑。

值得庆幸的是,韦泽是个有着长远眼光的战略家以及有着广大胸怀的政治家,所以他才果断的选择了脱离太平天国,带兵直接南下。这样的选择不仅挽救了光复军,更挽救了太平天国。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特别是光复军的眼界到了现在的地步,对以前的事情看得更透彻。大家感觉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建议对太平天国采取一些手段敲打一下。

看着老家伙们的愤慨,韦泽提出了一个建议,“敲打一下就敲打一下吧。我们不妨就把江南与两广地区的情况向太平军宣传一下,告诉太平军出身这些地区的兄弟,如果他们愿意回到老家好好过日子,我们既往不咎欢迎他们回来。”

胡成和有点意外,“都督,他们在太平军里头混到现在,好歹也是个头头。让他们回来当老百姓,他们会答应么?”

“他们是不是混出点名堂和咱们有什么关系?难道说他们在太平军那边是个头头,就能在我们这里也当个同级别的官?有这个道理么?”韦泽反问道。

胡成和连忙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他们只怕不肯抛弃荣华富贵,老老实实的回来过日子。”

韦泽冷笑一声,“哼!现在太平军里面颇有些人和咱们勾勾搭搭,却不肯立刻摆明立场。你觉得他们这么做图的是什么?他们放不下自己现在的地位,又知道打不过咱们。所以才想两边都有些好处,以便到了两边撕破脸的时候有个盼头。我们当然不想和以前的老兄弟们杀得你死我活,不过现在也是个好时机,让他们明白咱们能开出的条件,断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妄想。等以后真的到了那一天,也让大家少费些口水。”

韦泽这么一说,军委委员也不再说什么。别看他们担心因为韦泽开的条件不够收买不了太平天国的人。如果韦泽真的答应用同等级别的待遇来对待太平天国的人,这些委员只怕立刻就会跳出来反对。

“那我们就派人去询问那些和咱们有联系的人。”胡成和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