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春看楷书写的东西,和春还能读明白,可草书真的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而且据这名逃出来的亲兵所说,总兵音德布乃是在危急时刻写的这份东西,心情激动之下,更是情绪饱满,或者说字写的尽情挥洒。所以和春看着那酣畅淋漓的文字,硬是没看明白那是写了什么内容。
师爷连忙接过总兵音德布的“遗书”,辨别一下之后师爷说道:“这的确是音德布总兵的字。”
“哦!”和春应了一声。他突然有点理解总兵音德布最后的遗书要用草书的原因了。这家伙在当时已经没办法用印,为了不让人认为这东西是别人伪造的,所以用上最擅长的草书来写,等于是特殊的印章。
虽然字体与众不同,但是内容倒是相当的传统。总兵音德布为自己兵败告罪,说等他发现敌军的时候,敌军已经杀到眼前,清军遭到突袭,抵抗不能,随即被围。在这样的局面下,总兵音德布准备殉国啦。希望和春提督能把他的遗书交给皇帝咸丰陛下。
刚弄明白了遗书里面写了什么,和春就听到自己所部对面的太平军方向响起了猛烈的枪炮声!
第67章 破军之将(十四)
总参谋部旗下的战史部门是如此记载1854年5月14日的战斗,“……在我军热气球坠落之后,下午13:24分左右(以总参谋部作战处(当时为作战部)副部长居俊峰怀表为准),和春派遣约两千部队向我军发动进攻,经过半小时战斗,和春在战场上丢下超过1500名的死伤者……”
而炮兵部队的战斗记述如下,“……此次与和春部队作战,炮兵部采用了标准葡萄弹规格,每颗弹丸的重量为二两(100克左右)。这种较大的弹丸很方便在战后回收弹丸,再次重复使用。清军(当时称清妖)与我军使用火炮时都使用了散弹,但是双方区别比较大,清军更喜欢使用大量比较细小的弹粒,在增加气密性的同时,也能够扩大一些射击范围。我军对葡萄弹包装采取了诸多气密措施,而较大的弹丸明显可以对敌人的有生力量实施更加有效的杀伤。在战斗清点中,接近四成的清军都伤亡在我军葡萄弹轰击之下……”
至于十四军的军史里头是这么写的,“……和春部比较狡猾,作战时候相对能够坚守其战略设想。不过在面对看似是机会的突发情况时,和春就会产生动摇,贸然改变其战略设想。当何春部没有与我军近距离接战前,他们就跟小鸡一样不易捕捉,等他们与我们开始战斗的时候,我军开始如同杀鸡一样的轻松消灭敌人……”
这些记载都是太平军一边的态度,至于江南提督和春大人对这场战斗的感受其实并不算久。副都统忠泰带领两千清军与束发粤匪接阵之后,只过了不到十分钟,忠泰就派人向和春求援。和春提督在这十分钟内,完全被对面束发粤匪猛烈的火力给骇住了。
和春确定对面的太平军横列顶多有300人,这300就算是三段击,也不过是900人。和春见过的最大的排枪连环射击是个1200人的规模,那是跟着向荣的时候见过的。那次向荣提督展现出老将的真正功力,轻松击溃了对面的敌人。
太平军射击的枪声比清军1200人的连环射击要迅猛的多。那像是暴雨,像是冰雹,像是雷霆。而且井然有序。
然而,江南提督和春大人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一下这人类制造的暴风,不到一小时前带兵进攻的束发粤匪的副都统忠泰已经跪伏在和春脚下,哭的跟泪人一样。“大人,束发粤匪火器犀利,我军……我军全军覆没。”
说全军覆没未免有些夸张,2000人出去,至少也回来了300多。总参谋部的医疗部门,还记载了一百多个中了葡萄弹后受伤,三天内死亡的病例。这说明,顶多被打死了一千五百人。
然而和春提督数学不太好,也不善于搞统计。亲眼看到2000清军顷刻覆灭,和春提督已经不再怀疑音德布三千部队被全歼的消息。12000部队转眼就被干掉了五千多人,和春提督不再恋战,他果断下命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