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页

周铨的理由是,此前华夏改朝换代,都是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当朝廷的一切手段,都无法解决内部矛盾时,就会爆发内战,用大量人口的死亡、旧政权的灭亡或者奄奄一息,这种残酷的方式来消除矛盾。

现在同样如此,按照旧规律,周铨应该用一场战争,摧毁阻拦他的一切,消灭所有的敌人。

但所杀者,终究是华夏之人。

包括文维申、宋行风、申世谊,他们论罪当死,但是周铨还是觉得有些遗憾,他们原本可以死在为华夏开疆拓土、为子孙获取生存空间之上,而不是死于内斗之中。

“故此,兄长要发动这场远征,就象是烧荒一般,这些人的野心雄雄燃烧,所经过的土地,将是后世华夏亿兆黎民可以耕作的沃土!”岳飞说到这里,抬起头来看着宗泽:“他还对我说,如今举世之间,我华夏独大,故此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若是因为妇人之仁而不去做,后世子孙必然要千悔、万悔,甚至要付出无数鲜血为代价!”

“至于他自己的仁厚名声,与这些人的野心一般燃烧殆尽,他也在所不惜!”

第590章 儒学为体、实学为用

在靖康七年初春,整个华夏都被两件事情搅得风起云涌,一个是国是论战,一个是燃烧远征。

前者是饱学之士或者自认为饱学之士的事情,普通百姓和一般读书人都插不进去,但后者不同,这燃烧的远征,被旧儒生骂作穷兵黩武,可对于一些野心勃勃之辈,则完全不一样。

“凡在域外,能立功者,分封田地,许为藩属,推恩三世!”

这是什么意思,所有人都明白,只要是在周铨划出的华夏故土范围之外,能够立下功勋,便可以得到周铨的正式册封,成为一方诸侯!

这可不是现在大宋封的那些有名无实的爵位,而是有封地的爵位!

当然,周铨对于这种册封也是有所限制的,在周铨看来,大一统是最适合华夏的制度,如今为了转移国内新兴的豪商、军头们过剩的野心和力量,暂时采用册封之制,可并不意味着他要重拾分封制。

分封制必然会成为内战之源,所以周铨决定,这些册封出去的领地,规模必须受到限制,以防止其力量过大,反而威胁到中央。另外,这些田地虽然允许传诸子孙,但是三世之内,必须推恩,也就是由诸子孙平分,进一步削弱其力量。

他这是阳谋,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他的意思,可是一想到能有大片肥沃良田、矿山河湖可以让自己称君为主,谁还会管三代之后的事情?

其实周铨还有别的一些限制封地的方法,比如说,封地之中仍然要执行华夏法律,封地要推广华夏教育,要向中央缴纳税……这套方法如今还没有完善,但已经有一个十余人的小团体在专心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