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页

“重塑兵制,变藩镇之军为帝国之军,的确关乎帝国强盛。”

“不仅是重塑兵制,而是彻底改变军政!”

在李从璟心中,有关于军队建设的一整套方案,那是后世先进思想与当世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

这套方案,唯李从璟能有,也唯有他能将其变为现实!

第540章 一别数载仗剑来,彼之英雄我仇寇(三)

在李从璟的构想中,军队的核心价值是忠君爱国,军队的行为标准是服从命令,军队的基本精神是追求战功与荣耀,一支真正的王者之师,一定要有上下皆认准的是非标准,而综合这一切,最终形成的就是战力。

对,即便是在李从璟的认知中,塑造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标准,追根揭底,还是战力。只不过这种战力,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悍勇,能在战场上击溃对手,而是真正的如臂指使,是一柄不会伤及自身的利刃,是始终能成为帝国依仗的暴力手段。

一言以蔽之,军队成为帝国守护神,而帝国给予军队荣耀,这就是李从璟的建军思想要达成的目标。

百战军正是这种思想的初次践行版本,演武院正是保障这种思想的基本手段。识文断字而知礼法、明是非,这就是教育的最基本含义,也是李从璟在百战军中普及教育的基本初衷。

军队不是流氓群体,将士不能只知道厮杀搏命,稍有地位就恃强凌弱、欺辱百姓,上至统帅下到士卒,都要明白他们为何而战,都得知晓他们自己的归宿,都要明白他们存在的意义。否则,乱世的军队始终都只能是乱世的军队,而不能成为开创盛世,进而成为帝国征服四海的利器。

赵弘殷曾与安重荣言,他不知作为军人的意义,也不忿于军人沙场流血而不能被世人知晓的不公,故而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代名将,扬名天下,为世人所铭记。

而现在,李从璟要赋予大唐每一个将士,他们成为军人的意义,为他们树立毕生追求——这些东西,士子曾有,士大夫曾有,他们也的确曾一度成为民族的脊梁——在这个层面上,李从璟要让每名大唐军官都是士子、士大夫,也要让大唐每名将士,都知礼法、明是非,他要经过他的双手建立起来的大唐军队,成为这个民族这个帝国的脊梁!

当然,李从璟也要帝国子民都尊敬、爱戴他们的战士。

石首立碑,建陵园、祭英灵,正是源于这个思想。

当然,要实现这个构想,非是单纯建设军队能达到的,它包含了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李从璟并不急于求成,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坚信一定能做成这件事,这是他穿越而来,一路成为百战军统帅,成为大唐秦王,往后成为大唐帝王,要献给这个时代、献给这个民族的答礼!

李嗣源方才说,五万王师,二三载不能得,其因也正在于此。以目前新政势头看,二三年后,大唐并非不能养活五万中央军,而是来不及塑造数量高达五万而又符合王师标准的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