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缴获的时候,王朴摇晃着脑袋叹息道:“本想发一场战争财,可营州地贫人少,契丹军备又如此不堪,实在是让人失望。照这个趋势,要以战养战,可不容易啊!”
幽州军此番能两次大胜契丹军,军备领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这并非是在李从璟手里才有的改变,而是向来如此——比起铁锅都是宝贝的草原,中原毕竟是富庶的——区别只在于,李从璟将这种差距扩大了。
杜千书在草原呆过很久,对契丹了解比较深入,他摇摇头,认真道:“契丹军备并非都是如此,其中也有精锐不下我等之锐卒。”见众人都向他看来,杜千书继续道:“这在参谋处早已不是什么秘辛,草原军制与我们不同,这是军备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契丹的确缺铁,但自打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后,有很大改善,其本部人马,也即亲军——司近部、腹心部,装备精良,几与我等相齐。至于其他部落的军队,则受限于本部落情况,军备有差异。”
说到底,草原民族还是以部落为单位的种族,这在目前是没有改变的事实。
王朴听了这话,倒没有觉得装备精良的腹心部、司近部很难战胜,而是眼前一亮,“如此说来,待与耶律阿保机交战时,我等的缴获,就要丰盛的多了?”
杜千书怔了怔,片刻后无奈道:“正是如此。”
众人闻言,相视哈哈大笑。
控制城池,打扫战场,清点物资缴获,统计军功,处理伤员,修缮城防,接管民政,这是战后必须立即着手要处理的事。其中有些事武将能做,也有些事武将做不来,需得文官出面。
李从璟这回出征,与往日不同,前有大军征战,后有文士随行。大军负责攻城拔寨、决胜沙场,文士则负责后勤保障、接管地方。
一场只有军人而没有文官的战争,只能攻城,而不能掠地。要将打下来的地盘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的土地,就需要文官来接管民政,稳定地方,同时颁行己方法令,建立统治秩序,如此才能将敌方的天空上,刻上大唐两个字。
此番攻克营州,李从璟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
前方有军队马不停蹄攻城拔寨,后方则有文吏紧锣密鼓消化战果。
这是李从璟目下采取的征战模式。
也即是说,李从及这回北上征战,目的已经不仅仅是纯粹去援助渤海、打击契丹军,而是要借此机会抢地盘了。
任何时候,援助他人,打击对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对自己有利。说起来,与渤海、契丹的和与战,都是邦交,所以它仍然适用于邦交的最基本准则:有利则有邦交,无利则无邦交。
站在两年前站立过的阁楼上,看着王朴、杜千书等人打趣大笑,李从璟对身旁的莫离道:“在遥远的西方,曾今有一位征战四方的卓越统帅,他在发动对外战争时,军队中总会随行有大批学者——也即大学士、大才子,各个领域的才子。每当他攻下一个地方,他都要这些学者研究这个地方的文化,以求化为己有,更求能彻底掌控这些地方。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第一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