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页

加入徐州之前,李和一直觉得行军打仗无非是靠着平日里习练,靠着临战勇猛,黎大津闲谈时候说得兵法都是无用,可加入赵家军之后,对赵家军这种事事讲求规矩道理的做法很不习惯,不过随着经历增多,他却越来越习惯这样的作风。

知道如何,知道为什么会如何,在训练和临战的时候,就可以更精确的调整和执行,赵家军也讲究临阵决断,随机应变,尽管因为强大的实力应用不多,可当你平时按照规矩和纪律去训练,知道各种缘由和道理,在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随机,发生的各种情况你都有所了解,或者知道其中道理,那自然可以找出平时训练和学习中了解到的法子用上。

在进入赵家军之前,李和觉得自己出战,遇到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敌人,能十战三胜就不错,因为遇到用兵灵活,懂得计策的敌将,自家就没什么办法,无非靠着一股狠劲猛冲猛打,但加入赵家军之后,李和觉得遇到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敌人,如果没有什么极端的条件,十战十胜不好说,但一定不会有什么大败,最起码也是平手,因为在赵家军的这种规制要求下,知道应对各种情况,不会犯什么莫名其妙的错误。

“……其实这棱堡外围的地形也经过处置,平常火炮开火,也很难打到壕沟里的士卒,炮弹应该会落在这个位置……”赵进开始说起细节。

李和在这一刻却微微有点走神,他突然想到,如果赵家军这个规制推广开来,名将就会越来越少,以后将领扬名不会在临战决断上,而是会在大略和大势上,赵家军的将领就好像铁器工场里加工出来的器具,都是用水力机械锻碾压出来的,每个形制都差不多。

想到这里,李和回头看了看聚精会神的学丁们,突然想到,等他们这一代成长起来,那时的武将和现下的武将一定有很多不同,他们带着军士军兵所打的战斗一定会很无趣,但很难输掉,等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局面肯定又有不同了。

李和想起娶的那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想想自己刚两岁的孩子,脸上已经浮现笑意,禁不住就在想,自己从前在扬州和泰州浪荡,会不会有私生子留下,要是有的话,早点送到武馆学堂里才是要紧的。

“将爷,临清投降了。”

正在讲解的时候,前方带来了预料之中的回应,赵进没有太多关注,只是回了句:“让他们尽快清理城门,然后丰沛团值守城墙和各处要害,宿州团进城维持治安,官府相关的地方不要动手,圈起来就好,保证他们的食水,明日邳州团在临清周围扫荡,确保没有隐患。”

第1246章 二杨残部

被点到名字的团正都连忙答应,各自奔去安排,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临清城内外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除徐州及控制范围外,大明任何一处都有个共性,那就是一旦有灾荒危急,必然会有趁火打劫的人祸,总有无赖流民,看着局势纷乱,聚集起来杀人放火,为所欲为,当临清城外的炮声响起,城内人心惶惶的时候,立刻就有人纠集起来闹事,冲向平时那些需要敬畏仰视的高门大户,去发财快活一番。

城外安静,城内却已经乱成一团,到这个时候,反倒是前段时间被人冷艳排斥的云山行有所行动,他们组织起伙计青壮,护卫店铺,顺带保护附近的人家,那些人家也有青壮丁勇,只是遇事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云山行组织这个却有预案,经他们调配指挥,那些趁火打劫的贼匪很难攻进来。

李玉良家里留守的也是一样,很是有过来捡便宜的,一来觉得这李家勾结徐州贼,官服已经懒得理睬,等这次事情过去,少不得要问罪下狱,现在大伙提前抄家,也算为民为官除害了,没曾想李家留守的人全是花重金雇来的亡命徒,是为了内应开城准备的,这倒不是内卫提前招呼过,而是李家自己做的准备,李家父子总觉得为徐州做事太少,那些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那里经得住亡命徒的厮杀,直接被杀的落花流水。

如果不是城池被轰开,丰沛团和宿州团开始入城,临清城内恐怕会有大难,已经有人开始放火,赵家军对这个倒是知道如何办,砍瓜切菜的杀将过去,血流满地的时候,治安也就维持好了,而且赵家军讲究个过门不入,他们不趁火打劫,自然很快就能取得信任。

赵进他们是在临清城外的庄子里歇息,天黑时候城内送出来消息,说是秩序已经稳定住,四处城门都已经被堵住,马匹进入很不方便,一边点灯召集民壮清理城门,一边在城内征集马匹,就地维持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