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那里透出的口风,说在运盐河上有所贡献的人,在徐州布的份额上也有优先,这个话一说,大家对疏浚运盐河的兴致立刻高涨,海州港的意义,清江浦的商人们当然明白,也知道参与进去会发财,不过清江浦的兴旺和漕运相关,大家对海贸这块都有些抵触,但既然和发财相关,也就没有人顾得上了。
扬州府的盐商们也都赶过来,他们除了运盐河之外,还要谈海州盐场相关,无论赵进还是王兆靖、周学智,甚至是云山行内那些老于世故的掌柜等人,都没想到盐商们能开出这样的条件,他们居然想把盐场交给赵字营来管,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居然想要交出来。
每年生产的食盐都有定额,但每年盐场都会超额生产,这就是私盐的来源之一,盐商们的意思是,只要赵字营接手盐场后,每年能提供盐货数量比官盐和私盐的定额之和要多,那多生产出来的就是赵字营的好处,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个定额对盐场的产量来说算不得什么,可现在疏漏太多,荒废太多,灶户盐工们不仅内盗,而且怠工严重,与其这么半死不活的拖着,不如将这些灶户盐工们转移出来做更赚钱的营生。
这是打算用赵字营的人力来生产食盐,赵进对盐场灶户们的生活有所了解,这些人和匠户、军户什么差不多,都是半奴隶的状态,收入没办法糊口,待遇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没什么积极性做活,而盐政方面本就坐收巨利,也没什么心思去管,就这么一直凋敝破烂下来。
现在盐商们突然起了这个念头,并不是因为起了善心,或者要改良弊政,而是赵字营这边拿出来很多值得投钱,看着更容易发财的生意,这些生意除了要投银子之外,还需要不少人力,这才让盐商们起了腾笼换鸟的心思,挖大明盐业的墙角,肥自家的腰包。
对这个提议,赵字营答应回去考虑,盐商们所说的事情不止这些,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和清江浦的豪商们差不多,现在赵字营的地盘已经将海州盐场包围了,官盐还好,私盐出货全要看赵字营的脸色,而且盐市的设立规范了私盐的行市,那徐家沙船船队和李家大帮的私盐采买则是给他们开辟了新的财源,不管愿意不愿意承认,盐商们兴衰生死都掐在赵进手中,想要多赚,就需要赵进在来年多给些份额。
而且赵进的分配可不是看你盐引多少,也不管你在官面上有什么势力,从前有怎么样的成例,全看你和赵字营的关系,对赵字营的贡献如何。
第1160章 斗富与从善如流
因为这个处置方式,扬州所谓的十大盐商名次已经换了一大半,甚至还有不在前十的人冲进来,要知道在赵字营出现之前,这十大盐商的人物和排序已经持续了过百年,谁也想不到会因为徐州而骤变。
清江浦和扬州的豪商们虽然在赵字营的屋檐下,而且在发财相关上各种有求于赵进,可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总想给自己找回场子,挽救下可怜的自尊。
赵进前往赴宴商谈,豪商们自然要铺陈珍馐,尽可能的摆出豪奢气派,不然就是对赵进不敬,也是跌了自家的面子,原本这秦淮和扬州的莺莺燕燕都要被请来在宴席上献艺的,若是赵进和身边伙伴看中哪个,直接带回徐州就好,这也是江淮富商们的常见调调,但这个提前就被严词拒绝,这才打消了念头。
不过没有女乐倡优,宴席本身也是了不得的,赵进在王家做客的时候,宴席上有一道菜,都是两个指节长短的肉丝,入口滑嫩,味道鲜美,吃起来很像是鸡丝,赵进随口问了句“这鸡肉如何做法?”,却没想到这个是鸽脯肉,而且是鸽脯上最中间的一条,这个是最嫩最鲜的部位,为做这一盘菜,足足耗用了过百只鸽子。
听到这个说法,赵进被吓了一跳,心想居然豪奢如此,这件事很快在清江浦传扬开来,豪商们都是津津乐道,私下里都说,这徐州赵进本事那么大,赚到那么多银钱,在享用格局上还是寻常,也只知道烤饼腌菜羊肉这样的粗糙饭食,哪比得上咱们清江浦的底蕴传承。
处处要找面子,处处找不回,难得在饮食享用上胜过,大家都觉得兴高采烈。
接下来的宴席中,吃到了只在猪背上割一块肉的名菜,只用鱼眼下面那块肉的,还有什么来自海上的海鲜,来自塞北的驼峰,甚至还有来自关外的熊掌鹿肉之类,赵进也没有吃出怎么好吃,无非觉得新鲜有趣,反正这些商人们供应得起,也没必要让他们节省。
跟随赵进的护卫有一批人是马冲昊调教过的,赵进在别家饮宴的时候,后厨从准备材料到上菜,一整套流程都有家丁守着,每一个可能会做手脚的环节都有人紧盯,每一道送到赵进桌上的菜,包括茶酒点心,都要有三个人先品尝,然后才能送上去,按照马冲昊的话讲,如果真有心的话,害人的手段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一定要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