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页

嘉靖现在羽翼丰满,自然是不再想容忍一个权相站在自己的头上,分薄皇帝的权威,在即将除掉张氏之后,也开始考虑,把锋芒对准这位首辅。

张太后中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纱帽胡同,杨廷和家中。这位首辅刚刚送走了几位客人,来自宫中的信使,将消息传递完成后,又匆匆离去,只剩下杨廷和在院子里呆立良久,直到杨慎扶着他回到密室,才回过神来。

“父亲,张氏素行不法,飞扬跋扈,先帝在日,您也曾几次上本弹劾。如今他们和杨承祖起了冲突,孩儿看来,倒是一件好事。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不管最后是谁赢了,都算是为朝廷减少个祸害。孩儿原本是担心,他们两下沆瀣一气,那个时候,就真的不可制。现在他们闹到这地步,孩儿以为,倒是我大明之福。”

杨廷和摇摇头“这事是你没想明白,张氏虽然跋扈,但是只能算是跳梁小丑,于朝政上的妨害,微不足道。家奴欺压无辜,侵占财物,在民间,是一件大事,可以搞的人家破人亡,可是连闹上朝堂的资格都没有。相反,倒是杨某,他的杨记,现在可是越闹越大。方才那几位过来,跟为父谈的,都是杨记的事。那几位,可都是朝中重臣,他们对杨记的事都如此看重,就可知杨记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为父宁可是张氏对付了杨某,也不希望是杨某人战胜了张氏。二虎竞食,如果变成一虎吞了另一虎,自己再生出双翼,你且说说,我们又该怎么对付这样一只凶兽?”

第九百七十四章 关注(二)

于商号而言,能够被当朝首辅用上对付这个词,足以称得上光彩,毕竟商人在首辅面前,也不过是弹指间即可抹去的东西。以区区一个商铺,上升到首辅必须思考如何对待的地步,本身就说明,这个商号经营的非常成功。

杨慎也知,来拜访的几位大员,家里也有人经商,或是占据着大片田地,杨记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这些人的利益,都是巨大妨害。他是个才子,总归不会受穷,对于这些财物上的事不怎么热衷,也认为父亲把精力用在这上面,很有些不知所谓。

在他看来,张氏这种虎狼,与杨承祖这样的鹰犬,都不能算是什么好东西。张太后是弘治的皇后,在他们心里,还是有点地位的,可是她太过照拂家人,正是因为有她的存在,张氏兄弟才能为非作歹多年而无人能制。

如果这次张家和杨承祖斗个两败俱伤,对于朝廷来说,得算是难得的好消息。父亲应该高兴才对,怎么也不该,为了一个商号的问题伤脑筋。

“杨记充其量,不过是个商号,父亲何必如此在意?再者,孩儿也听人说起过这个铺子,倒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像是九边军储,近年来,边军用度糜费巨大,可是边军儿郎,生活却日渐艰难。朝廷花费了重金,军卒的日子越过越穷,于九边局势大有妨碍。有杨记负责运输钱粮,据说九边米价大降,这倒是省了朝廷的很多心力,也是一件好事。”

杨廷和却摇头道:“话不是那么说法,杨记平抑物价是好事,可是用的手段,却是剑走偏锋,不是正道。说穿了,和打家劫舍的强盗,也没有太大区别。这种手段,可以得意于一时,不能得意于一世,将来恐怕要出大乱子。为父光是想着将来要怎么堵杨记捅出来的窟窿,就已经觉得为难了。”

他身为首辅,也有着自己的情报网络,可是比起锦衣卫来,就明显有所不及。好不容易在锦衣卫高层里发展了一个杨承祖的乡党,但现在又没了消息,于厂卫那边的动向掌握的有限,只能根据手头有的情报,就杨记的发展路线进行推敲。

“如果为父所料不差的话,杨记的贸易重点,对外是海贸,对内是盐利。包括九边的茶马,他们也要去插一手。照这样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大明朝所有赚钱的行业,杨记都会参与进去,进而把持。如果一个商号,可以把持国家所有赚钱的行业,就算首辅,怕也要看它的脸色。”

“这……恐怕不大容易吧。毕竟他要碰的行业,都充满了危险和变数,就算是老手,经营起来,也容易出问题。杨记所靠的,是杨承祖的官威,和永寿公主等人的运筹手段,还有就是那些福利收买人心。若是他们的手伸的太长,引起所有人的抵触,孩儿看来,倒是站的越高,摔的越狠。”

“如果杨记的靠山单纯是杨承祖,它连今天的规模也不会有,一早就被人挤掉了。即便是永寿公主,也撑不起这么大的场面,咱们在家里,可以说一些贴心的话,即便是你做这样的生意,为父全力支持你,也最多是做到谢遵那样的米商,这就是极限。可是他们吞掉了谢家之后,又四处扩张,从南至北,粮食、茶叶、布匹,军资。这么大的盘子,不是一个公主,或是几个勋贵,真的能撑起来的。如果为父所想不差的话,这个杨记背后,真正的主人是……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