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登基,九边将士要犒赏,朝内的勋贵也要赏赐,乃至各地的藩王,也全都要有所表示,安抚人心。尤其捉了江彬等人之后,为了防止边军作乱,对于九边将士的犒劳,比以前还要优厚几分。要做到这些,哪一条,都离不开银子。
正德天子即位之后,重视军功,设立东西两官厅,重视外四家军,太仓方面国储无多。原本寄以厚望的内帑,如今也所剩无几,据说是杨廷和主政期间,曾对皇帝的内库进行过清点,然后就把存银清点走了大半。
目前内帑的情况,支付这些犒劳勉强还可以做到,不过做完之后,怕是就剩不下什么了。朱厚熜自己从安陆带来的人,总是要给奖励的,若是没了钱,又拿什么出来慰劳?更别说他心中所图,哪一样都离不开银两,江彬的积蓄若是能拿到手里,多少可以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
“杨廷和今天又上了折子,要求清退皇庄,关闭皇店。这是要把朕的产业,全都关了啊。”原本藩王世子,是不愁钱使的,也从不关注这些小问题。可是朱厚熜在杨承祖的教导下,对于金钱格外敏感,这道杨廷和看来随手上的折子,对于朱厚熜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杨承祖道:“那些皇庄,皇店,关了就关了吧。据臣所知,那些皇店大多赔钱,至于皇庄,与咱们王府的庄子类似,肥了庄头,宫里没落到多少实惠。等到咱们把新军练成,手上有了兵,再有了人。失去的东西,一样不少,都能夺回来。”
“大哥这么说,朕就放心了。只是让你在崇文门收税抽分,为朕筹集军饷,怕是要让你背上个酷吏骂名,有些对不住。”
“万岁说的哪里话来,为主分忧,乃是人臣之本,为万岁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第五百六十一章 密帐(三)
朱厚熜笑了笑“大哥,你总说这话,就让朕觉得咱们关系远了。还是在王府的时候好,我只是你的兄弟,你可以安心做我的大哥。现在一口一个臣的,朕不喜欢听,改口吧。对了,今天杨廷和教朕读书的时候,特意说了一下,明年的时候,要开一次恩科。”
嘉靖虽然现在登基,但是正式改元,将年号公布出去,那是明年的事。包括恩科,也是要明年才能进行。天子登基后第一科的进士,意义非同小可,履历上有这一条,在官场晋升中,就是个有力的凭仗。
按说这种恩科,士子是要感激万岁的,但是这一科的主考是杨廷和,副主考是吏部尚书乔宇。很显然,这些得中的进士,就都成了杨廷和的门生,反倒是为他做了嫁衣裳。在礼仪状事件的冲突后,杨廷和显然是想通过恩科做出回击,让年轻的天子明白,帝国未来的命运,究竟该掌握在谁的手里。
“现在满朝文武,要么是不吭气的,出声的,就大多是杨廷和的人。这朝里朝外,都知道杨首辅,谁的眼里还有皇帝?”朱厚熜恨恨的发着怨言“朕想要亲政,必须要有自己的人,那份帐本如果拿到手的话,朕就可以敲打一部分人,在杨廷和的队伍里,多埋几根钉子了。”
那些书信和帐本,不一定真的要拿来杀人,只要在合适的场合拿出来,总能或多或少,为自己换取一部分利益。所以这东西对于嘉靖天子来说,确实非常重要,而他手上能干这事的人,就只有杨承祖一个。
本来安陆跟着过来的仪卫不少,可是真正能得到朱厚熜信任的并不多,像是新任的锦衣指挥使朱宸,也是当初兴献王身边的亲信护卫,王府老人。可是进京没几天,他就和杨廷和走的比较近,听说是还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考科举,这样的锦衣缇帅,又如何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大哥,办这事你要用多少人?虽然朕新登基,咱们手上能用的力量不多。不过有个好事,就是张氏那边,与杨廷和也并不融洽,最近两天,就几个言官开始上本弹劾张延龄、张鹤龄兄弟。这些言官,按大哥的说法,就都是大佬们用来问路的石子,张氏那边似乎也意识到了,所以对朕格外的好。还张罗着要为朕娶皇后,宫里的人,自然就要往朕身边凑。你要用人,或许还是能挑选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