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陆炳走路的样子,就比我走路的样子顺眼多了,而这显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陆炳,你这是怎么练出来的,说来听听可好?”

陆炳一面将茶给杨承祖倒上一面道:“其实也没什么,家父从小教的,若是走的不对,就是一棍子下去。人都是怕打的,日久天长,不自觉的就要这么走,也就错不了了。后来爹告诉我,这是我家练的拳法,先要从步上练,这是基础的一部分。”

“对啊,这就是潜移默化,开始不必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要让他们知道,必须这么做就是了。做的好的有奖励,做的不好的有惩罚,他们只需要明白这些,就足够了。等到将来,上司下了命令,他们要做的,就是执行执行再执行,哪怕是要他们去填大坑,垫马蹄子,要他们去送死,也得不打折扣的去做。而不是先问一个为什么,练到了这一步,就算是初步有成了。可是你要一上来就这么说,怕是也难让他们听话,所以就得潜移默化,从小处做起。”

几个军官听到这,也算听出点门道,点头道:“原来如此,这才刚明白过来,仪正果然有门路。这怕是从京师里学来的吧,我们在安陆,还没听过这么个操练法。”

“这个,算是……家传吧。”杨承祖打个哈哈“当然,要练兵不是光这么个练法,得有粮有饷,有奖有罚。跟儿郎们说一声,只要大家好好练,别想着偷奸耍滑,五天之后,我出钱请他们吃犒劳,瓶酒方肉,管够。”

几个军官一听这话,脸上都露出了喜容,眼下大明的营兵,也是十天才改善一次。而军卫的地位低于营兵,三十天也未必能改善一次。

仪卫比军卫的日子好过,可是兴王重道,对于仪卫并不怎么重视,伙食改善上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大家已经素了许久。想来有了瓶酒方肉,这些军士于训练上,就没了什么抵触情绪,只是这犒赏,就又是一笔银子了。

杨承祖道:“没什么,让大家操练,就得给肉吃,这笔钱,我还是拿的出的,你们不必在意。只是说好了,如果不用心操练的,不但没有肉吃,还要挨罚。对了,我这里还有一首军歌,回头教下去。让儿郎们操练的时候,把这军歌也唱起来,壮一壮我仪卫司的威风。”

第三百四十一章 讨饷(十一)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阪坡前逞英雄,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七啾喀嚓响连声,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曹营百万兵。”

王府前门之外,几百条汉子列成阵势,放开喉咙,将这首另一个时空里北洋第四镇军歌唱的惊天动地,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这首军歌配合上整齐的队伍,倒是让这些人马精神倍增,颇有些精锐之师的气魄。这支部队的底子极好,作为王府仪卫司,其纪律性服从性,远比普通卫军为佳,即使是现在的营兵也多半及不上他们。

兴王是个出名的贤王,为人宽厚仁义,与那些没事拿金瓜锤给行人开瓢的藩王大为不同,颇得人心。这些仪卫从本心出发,对于兴王还是比较爱戴的,愿意为兴王效力。现在有了粮饷,又有了犒赏,于训练上,就也愿意用心,成绩出的就快。

三国演义现在虽然还没正式刊发出来,但是其中故事早在民间流传,所以这首歌词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也算不上陌生,相反倒是琅琅上口。由于有瓶酒方肉打底,他们唱起来也就格外带劲。

那些军官看着这些仪卫操演的模样,也觉得与过去的形象相比,确实有所提高。也开始按着杨承祖的吩咐,认真操练。至于杨承祖本人对于这训练的事,其实抓的不是太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