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王爷虽然不在了,可是陶神仙在王府内,依旧是地位超然的客卿,大家对他都要客气几分。实在想不到,他居然会对这位年纪轻轻的仪卫正如此客气,难道这仪卫正还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贵人,命格尊贵,能让神仙动容?
这位陶神仙,自然就是在滑县为铁中英做法事的那位陶仲文陶道长,他当初得了杨承祖赠送的盘缠,又得他指点,前往湖广兴王处投奔。没想到,果然时来运转,已经从那潦倒的道人,变成了一位活神仙。
在王府这方天地内,王妃对他奉如神明,于王府事务里,也每每能发表些见解,王妃遇到很多事不能决定,还要请他占卜吉凶。兴王虽然过世,他的地位并没有受什么影响,依旧是他的仙师身份。
现在兴王府财力虽然紧张,可是王妃还在想办法筹措款项,只求陶神仙能为自己唯一的儿子炼一炉仙丹,保佑儿子长命百岁,不要像他父亲那样早死。陶仲文这时已经拉着杨承祖的手,从院里回到了那几间大厅里,所谓法不传六耳,他这样做,显然是要说一些私密。
陶神仙要说的私密,多半是与神通有关,不适合凡人听见。杨承祖带来的人担任了警卫,把内外隔绝开,不让人窥探。等到了厅里,陶仲文就不像在外面那般神气,陪着笑脸深施一礼道:“没想到,滑县一别,今日重逢,恩公一向可好?陶某这厢礼过去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讨饷(七)
没有当初杨承祖借他盘缠,又为他指点路径,陶仲文相信自己现在依旧还是穿着那补丁道袍,在乡间靠给人做法事维持生计。正是因为杨承祖的指点,自己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他是个讲究知恩图报的人,这个恩德,他是要报的。
除了这一点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今天能在兴王府立足,靠的是当初他到王府时,确实演练了几手神通。饶是兴王多年与道人为伍,也不曾见过那些手段,登时就认定这是个真有道术的真神仙,与那些谈玄炼丹的大有不同。
纵然自己身在病中,仍旧要把陶神仙留下,即使自己不能享受到仙术带来的好处,能遗泽给自己的儿子,也是好事。那些道术让陶神仙有了今天的地位,可是那些法术,全都是杨承祖当初分别时传授给他的。
天知道这锦衣官年纪轻轻,怎么懂得这么多江湖上骗人的千术,即使是一些老江湖,也未必能知道这么多。陶仲文靠着那些道术有了今天,自然知道,如果得罪了杨承祖,他在片刻之间,就能揭露自己的底细,让自己失去这一切。
一有恩,二有短,也就由不得他不对杨承祖客气一些。杨承祖倒是没有借机发挥,或是要挟他的意思,只是笑道:“陶仙长,你在王府过的还如意?”
“还好,其实也谈不到如意不如意,左右不过是讨生活,这里还算混的下去。杨公子,怎么是你到这里做了仪卫正,年纪轻轻,就是四品前程,不简单啊。日后必然鹏程万里,前途不可限量。”
“别说这些江湖套话了,如果说这些,我会的未必比你少多少。说实话,如果这行我混不下去,也去跑码头,赚的未必比你少多少。所以大家还是说一些实话吧,这两个仪卫副,你罩的?”
“不不,误会了。他们跟我其实没什么往来,只是昨天往我这送了点银子,托我关照一下他们。仪宾乌景和也托人送了点礼过来,想要我在必要的时候帮帮忙,帮他对付个人。只说是新来的仪卫正,别的没说。我这几天忙着炼丹的事,也没仔细打问新来的仪卫正是谁,如果知道是恩公,我肯定就不会答应他了。”
“别总恩公恩公的,当初帮你,也是我一时心血来潮,你也不要太客气。现在情形就是这样,我打算搞掉这两个家伙,顺带再收拾了乌景和安排进来那些人,你是帮我,还是跟我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