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见王斗不骄不躁,曹变蛟对他更是欣赏,为他引见一干部下,随曹变蛟入卫一个中军参将,两个游击将军。其中一个叫杨少凡的游击引起王斗注意,此人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四、五岁,与王斗一样年轻。

他说话时带着辽东口音,一身合体的铁甲,身材修长,外罩披风大氅,更衬得他面如冠玉,仪表堂堂。他向王斗施礼时带着恬和的笑容,一见就让人产生好感。

不过王斗总觉得这人不简单,似乎是个深藏不露,颇有城府的人。曹变蛟对杨少凡颇为喜爱,还简单向王斗介绍两句,原来这杨少凡曾是他叔父曹文诏的部下,积功升至游击,后来才跟随他曹变蛟。

杨少凡向王斗施过礼后,就静静地退到曹变蛟身后去,只是不时拿眼打量王斗。

正在众人寒暄中,忽然听到第三通鼓点响起,众将忙分左右站好,宣大各将列于左侧,最上首是宣府镇总兵杨国柱。王斗等镇内将官站在杨国柱身后。再是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最后是关宁各将,至于贺人龙等陕西三边各镇将官,则是列于大帐的右侧。

……

“二位督臣,末将愿领军作为先锋,打下平谷,将里面的鞑子兵,杀个片甲不留。”

陈新甲与洪承畴,并列坐在那尊巨大的铁案前面,不过陈新甲坐在左侧,洪承畴坐在右侧。二人都有皇帝赐下的尚方宝剑,各用黄缎绣龙套子装着,悬挂在案后的屏风之上。

还有孙传庭,坐在案下首的左侧之位,他领援军到达京师后,却不得进京面圣,神情郁怒,双目锐气更盛。他坐在位上,双目在帐内缓缓扫视。

一番军情商论后,陕西总兵贺人龙首先请战,随后陕西各将纷纷高叫要战,关宁各将也不示弱,争先恐后愿领军前往。那边几千的鞑子兵,却有大量的金银财帛,谁不想去?涿州之战,杨国柱等宣大军捞得盆满钵满,他们已是羡慕不已。

军心可用,洪承畴与陈新甲相视而笑,大感满意,孙传庭也是不住点头。

陈新甲拈须微笑,一副珠玑在握的神情,宣大军已经立功够多了,再立下去,友军就该眼红了。涿州大捷后,明军锐气高涨,平谷区区几千清兵,这场军功,就让秦军与关宁军去得吧,想必那些丧胆清军,也是一鼓而平的事。

洪承畴谦让陈新甲说话,洪承畴的姿态让陈新甲很满意,他颇有大量的让洪承畴训话决策。

洪承畴心下暗喜,他站了起来,轻轻咳嗽一声,威严地扫视过帐内各将,然后用他略带闽地口音的官话说道:“东奴入寇,百姓涂炭,凡我大明臣子,无不切齿痛恨。幸赖祖宗之灵,圣上洪福,朝中诸公运筹谋算,我大明官军才能取得涿州之捷。奴贼已是丧胆,平谷之奴不过数千,当是一战而竟全功之时,上报君恩,下救黎民,就在此战!”

他威严地训完话后,然后安排战事,以陕西总兵贺人龙率本部为前锋,山海关总兵马科策应,余者陕西各将,关宁各将缓缓押上。至于宣大军队,留守通州,为大军垫后,同时防患天津一带可能出现的敌军援兵。

见洪承畴的布置井井有条,陈新甲也是点头,洪承畴的安排非常沉稳,这么多军队押上,又步步为营,平谷几千清兵,没有攻不下的道理。就算他们逃跑,那更好,官兵轻松地解救那十万百姓,夺得敌人掳获的财帛辎重。

洪承畴安排后,见陈新甲没有意见,又含笑询问孙传庭,问他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