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页

现在的情形是,现实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恶劣的多,侯大彪孙玄等人调查的结果也是九牛一毛,只限于皮毛,毕竟是外围的调查,无法深入内部。南昌锦衣卫衙门至今没有丝毫关于宁王之事的上报,显然南昌锦衣卫千户所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一个大问题是,自南北镇抚司私下里调查宁王的时候是肯定要南昌锦衣卫千户衙门的协助的,亦即是说,如果南昌的锦衣卫机构已经沦为朱宸濠的爪牙,那自己暗中调查朱宸濠的事情肯定也会被宁王知晓。

这厮城府艰深,自己暗中揭他老底,他却不动声色,见了自己也是一如既往的称兄道弟热乎的很,回想这段时间和他见面的情形,宋楠自己的都出了一身的汗,朱宸濠太能沉得住气了。

但宋楠心中还有个巨大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既然朱宸濠在南昌如此高调,王守仁也知道的如此详尽,为何没人将他的所作所为上奏朝廷?若正德知晓此事,怎也会有所表示吧,又怎会丝毫没有半分的表示?自己那日也算是爆了猛料,皇上听后也震惊不已,正德不像是演戏给给自己看,显然是压根不知朱宸濠的所为,亦即是说没接到任何关于朱宸濠在江西的所作所为的任何上奏。

宋楠毫不犹豫的将这个问题抛向王守仁,王守仁呵呵笑道:“我就知道有这么一问,不过我却无法回答你,这件事不但是你,我也觉得蹊跷。怎么可能没人上奏此事,便是我本人也曾上奏了数次;江西巡抚孙遂前后上奏了七次,一次也没得到回应,我等身为京外官员,既无觐见的权利,也无上朝的权利,只能用奏折上奏此事。这件事的蹊跷之处,还需要国公爷来替我释疑才是。”

宋楠心中亮起一道闪电,他基本上已经明白了事情为何会这么的古怪。

第790章 定计

本朝的政务流程并不复杂,地方官员有奏折上奏先经各部呈报内阁,再由内阁择要务呈报正德,正德批阅后会将奏折再反馈给内阁,内阁若无异议则可遵照圣意下达执行;若有异议则需要再次沟通或通过廷议而决。

亦即是说,哪怕是地方官员所奏的折子,皇上也是能亲眼见到的,江西巡抚孙遂前后上奏七次关于宁王的奏折,正德毫无反应,这是极不寻常的。

若在刘瑾当政期间,此事当可以理解,因为彼时内阁呈报的奏折一般都是司礼监代为批阅,正德也乐的清闲,刘瑾一手遮天私下里截留奏折私自决断的事情也没少干。但现如今的司礼监掌印张永可不敢这么干,内阁呈报的奏折他是绝对不敢截留的,此事宋楠跟张永有过沟通,警告他莫步刘瑾后尘,行事低调为先,张永也是深以为然的。

然则整个流程的程序中只有可能外廷环节出了问题,不是部门未上奏内阁,便是内阁未将奏折呈报皇上,各部基本上没有截留的可能,极有可能是内阁中有人私下截留了关于宁王的奏折。

内阁之中,首辅杨廷和是总领一切事务下决定意见的那一位,以宋楠对杨廷和的了解,杨廷和还不至于蠢到干这件事,从锦衣卫的暗中调查可以得知,实际上杨廷和和宁王之间保持着相当远的距离,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事实上杨廷和根本不买宁王的帐,这一点从这次暗中争夺皇嗣的人选的暗战之中可见一斑。若杨廷和和宁王是一丘之貉,怎也不会在宁王朱宸濠谋求其子过继为皇子的当口不助他一臂之力,反而推出一个朱厚熜的人选来。朱厚熜无论在血缘关系还是从人品风评上都比宁王世子更为合适。

那么内阁之中什么人有机会有胆量去截留这些对宁王不利的奏折呢?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确定,内阁之中的分工明确,负责汇总分理各部官员奏折事务的人也只有一个,那便是华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梁储,在内阁之中他算的上是第二号人物。若说之前宋楠对这个人的印象还不太深刻的话,在知道此人和太后关系密切,又是最早一批知道正德不育之事的人之一的时候,宋楠便已经瞄上了他。

此君早在太后让陆真诊治正德的不育之症的时候便是参与者之一,而之后宋楠的南京之行又得知宁王知晓了正德不育之事,在那时宋楠便已经怀疑内阁之中有人给宁王通风报信,几乎可以肯定,梁储就是自己一直在怀疑的人。

整件事其实可以一贯而通,梁储虽是杨廷和提拔入内阁,按理说该死心塌地的称为杨廷和死党才是,但其实内阁之中的矛盾宋楠也颇有耳闻。内阁之中,杨廷和和费宏是绝对的死党,费宏没什么心机,明显靠着杨廷和成事,在权力上的欲望也不高,正因如此,他才能深得杨廷和信任。而杨廷和在内阁中据说极为专断,基本上说一不二,刘忠靳贵之流是唯唯诺诺之辈,只埋头做具体事务,倒是和杨廷和没什么矛盾,但梁储则不同,经常在内阁同杨廷和顶的面红耳赤,私底下有人听杨廷和大骂梁储不知进退,自视甚高云云,这些话不可能不传到梁储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