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于毒却是摇头说道:“如今天下乱象已显,诸侯并起。我等若不寻一明主投之,日后必定会被诸侯剿灭。”

陶升亦是点头说道:“天下诸侯,除了西凉董卓,就只剩下冀州袁本初,并州陈文昭,扬州袁公路实力最为强劲。”

“董卓远在西凉,并且为恶多端,天下共讨之。纵然能够得意一时,亦不能得意一世。所以此人,称不上明主。”

“袁氏兄弟,出身名门,眼高于顶。我等身份低微,若是前去投奔,自然不会得到重用。”

“相反,并州陈文昭,亦是出身微寒。并且他身为大贤良师的女婿,我等以往亦是黄巾军。”

“如此算来,也有着一份香火情。”

“再加上,陈文昭自出道以来,屡战屡胜,有雄主之风。他对我等,亦是十分重视,派遣手下大将典韦,以及其叔父陈公台前来招降,诚意十足。”

“况且我听闻,陈文昭在并州颁布招贤令,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论品德。单是这份气魄,又有几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所以,愚以为,若是首领没有想过割据一方,投奔冀州陈文昭,是最好选择。”

张燕闻言,沉默不语。

说到野心,张燕也有。不然,他也不会在天下大乱以后,就纠结乡中少年,扯旗造反,投奔黄巾了。

但是张燕的野心,并不算大。他只想在乱世,博出一个未来,摆脱低微的身份,好能够封荫庇子。

这从历史上的张燕,先接受朝廷招安,而后又投奔曹操,就可以看出。

以前在冀州,他没有投奔陈旭。

一来,是因为那时的陈旭,虽然击败皇甫嵩,但是并无根基。黄巾起义的失败,已经让张燕明白了,汉室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所以他当时,并不看好陈旭。

二来,他也想带着一帮手下,先占山为王,而后再待价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