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战舰,非战斗状态也是如此,甚至效率更低,以备战时所需。
这样的能量利用效率,实在太低。按照大洋集团技术人员的计算,要想开发卫星系,要想让飞船具备十万光年级别的超远程航行能力,核岛效率必须提升七倍;但考虑到各种复杂的环境等,应该提升9倍以上才更保险。
一般的核聚变技术,哪怕是大洋集团的冷核聚变技术,其理论极限也只有092的效率。要想将核岛能效提升到65(七倍)、甚至83(九倍)以上,必须寻找新的能量生产方式。
很久以前,大洋集团就在研究反物质以及离子对撞。但研究到现在,还是在研究,已经进入死胡同了。
而后又有人研究超引力的问题,但想要人造超引力困难有点大。
也有科研人员提出暗能量、暗物质。但很遗憾,至今大家只能知道暗物质暗能量占星系总质量的九成以上,但却就是看不到!
有这样一种假说,鱼儿是看不到水的;同样人类也看不到空间。水,是鱼儿的生存基础;而空间,是宇宙的基础。也就是说,所谓的暗物质、暗能量其实就是空间本身——可能是。
每一个星系,就是一个‘空间能量的水池’,星球就是水池内的‘杂质’。
不过……这也只是一种假说,连理论都算不上,自然更不能用来研究。而且真要这样,暗物质更无法利用了。
好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大洋集团的科研人员们渐渐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降维!
咱也不追求将三维世界降低到真正的二维,也许降低到25维度也可以嘛。
维度这东西,听起来很悬;但如今大洋集团却因为星际高速通道而接触到了亚空间;又因为世界之门接触到了大星系间的超级空间折叠。现在还在研究空间波、引力弦等。
隐隐的,大家感觉摸到了那种冥冥中的门槛。只是‘感觉’这东西……最是做不得准了。降维技术,看似前景远大,可就目前情况看,却也是最空泛的!
因此,现在四种主要技术研究方向放在了张浩面前,需要张浩来选择——张总的眼光,大家一直都是相信的。而且这样重要的决定,也确实需要张浩签字。
目前四种技术是:
1,超引力聚变,技术进度约52(理论占50),技术难度约为6星,成本预计4星,预计突破时间10年,理论效率为3;目前技术难点在于‘现实编程技术’。